第186部分(第3/4 頁)
三爺的意思表達得極為隱蔽,可李敏銓卻是一眼便看破了三爺的擔憂之所在,這便從旁開解了一番。
“唔……,夫子,您怎麼看?”
李敏銓說得倒是天花亂墜,可三爺卻並未因此而釋懷,沉吟了片刻之後,還是放心不下,這便朝著陳老夫子一欠身,恭敬地求教道。
“此句讀本就是千古論爭之焦點,大體上是見仁見智罷了,知民與不知民各有其利弊,前者利於社稷,或可有千秋之令名,然,也不乏變亂之危,後者利家國,或可保得數世平安,卻終究難逃內憂外患之苦,前者行之難,非有大勇氣大智慧者,不可為之,至於後者麼,守成之輩耳,縱使驚豔,亦是有限。”
陳老夫子顯然是心有所感,一反往日裡寡言的做派,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鬚,感慨萬千地點評了一番,說得倒是分明,卻並未給三爺以任何的建議。
“知易行難,世事莫不如此,開拓與守成本就難有個穩當的調和處,就不知皇阿瑪會作何想了。”
三爺其實並不關心句讀之爭到底該是哪種觀點正確,他憂心的是老爺子會不會下大力氣去栽培弘曆,會不會因此愛屋及烏地恩寵四爺,這麼個心思雖是不好直接說出口來,可卻難不倒三爺,但見其作出一派心有慼慼焉狀地感慨了一句,旋即便話鋒一轉,已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地問出了個敏感的話題。
“王爺過慮了,聖上既已斷言小王爺得勝,其意已是不言自明瞭的,縱使對弘曆此子有所提攜,大體上也不過是為晴世子作一陪襯耳,實無足掛齒哉。”
在這書房裡的,有哪一個不是七竅玲瓏心之人,三爺儘自說的個雲山霧罩的,可在眾人眼中,不過是欲蓋彌彰罷了,他才剛開了個頭,弘晴等人瞬間便已洞察到了其心中的計較之所在,所不同的是弘晴身為人子,有些話不好直說,而陳老夫子是不想急著說,唯有李敏銓掛著個首席謀士的頭銜,卻是不得不委婉地進言了一番。
“唔,但願如此罷,而今朝堂好不容易才有些個平穩之氣象,卻又驟然多事,實是何苦來哉。”
三爺對李敏銓的判斷倒是信服的,然則心中卻兀自有些不甘,不為別的,只因在三爺看來,太子一被廢黜,就該他三爺入東宮了的,沒地再讓四爺父子出來瞎攪合,算個啥事兒來著,正因為有此想頭,三爺的話裡自也就滿是嗆人的酸氣。
“王爺若作此想,離大敗也就不遠了!”
三爺那滿是酸氣的話一出,陳老夫子的臉立馬便板了起來,毫不容情地便給出了個論斷,當即便驚得三爺冷汗狂淌不已。
“這,這……”
陳老夫子的話著實是太重了些,三爺顯然有些個承受不起,心慌意亂之下,一時間還真就不知該說啥才是了。
“商賈買貨都還須得貨比三家,世家選嫡也須得比較再三,況乎大位之承續,一時得勢者,未必便佳,太子前車之鑑尤在,聖上又豈會掉以輕心,王爺若是不深自警醒,盛轉衰就在眼前!”
身為座師,陳老夫子在三爺面前自是無須顧忌太多,這等當面教訓的話,也就只有他方才有資格說將出來。
“夫子所言甚是,小王知錯矣。”
三爺到底不是愚鈍之人,儘管格局偏小了些,卻也不是等閒之輩,陳老夫子都已將話說得如此分明瞭,他自是不會聽不出箇中之內涵,冷汗狂淌了一陣之後,總算是回過了神來,這便朝著陳老夫子深深一躬,滿是誠懇之意地認了錯。
第318章 八旗聯席會議(一)
句讀之爭本是小事,自古以來,為“知民與不知民”這麼句經文,也不知發生過多少回論戰了的,說起來其實並無甚稀奇可言,然則涉及到弘晴與弘曆這兩位當紅之龍孫,事情可就沒那麼簡單了,這不,僅僅一夜的功夫而已,爭論的詳情便已如旋風般在朝野間傳播了開來,一時間無數文人騷客為之爭議不休,為此著文辯論者不知凡幾,各持己見之下,當真辯得個天昏地暗,無形中,原本在朝野間不甚起眼的弘曆居然就此名聲遠揚了。
弘曆的成名似乎極為的偶然,可在弘晴看來,卻並非如此,這場突如其來的朝野大辯論看似偶然,實則是有人在背後推動,其目的麼,就一個,那便是為弘曆造勢,這個隱蔽之手筆很明顯出自高人之手,除了那位隱藏在四爺府上的鄔瘸子之外,怕是沒旁人能想得出這等奇詭之招數了的,明明只是樁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經這廝一挑,居然鬧得天下哄傳,這等四兩撥千斤的手段不能不說相當之高明。
要說不介意,自是不可能之事,甭管是何人,被人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