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部分(第3/4 頁)
也不等弘晴有所表示,便即朝著弘晴一拱手,以不容分說的口吻提議了一句道。
“哦?齊尚書真這麼以為麼?”
弘晴並未否決齊世武的提議,而是瞥了其一眼,似笑非笑地發問了一句道。
“不錯,茲事體大,非我等可以擅斷者,而今既已查明地宮無滲水一事,我等之使命也已是告了個段落,此時將諸般人等押回京師亦屬該當之事。”
齊世武實在是不敢讓弘晴再這麼審將下去了,真要是牽出了太子,那後果可不是齊世武所能承受得起的,正因為此,哪怕明知道這等提議其實完全不合邏輯,可齊世武還是隻能硬著頭皮地胡謅了一通,可虧得其臉皮厚實,明明是一派胡言,也能說得個振振有詞。
“嗯,也罷,既是齊尚書如此說了,那就回京再做計較也好,來人,將諸般人等盡皆嚴加看管起來!”
弘晴似乎還真就被齊世武給說服了,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之後,居然從善如流地將審到了半截子的案子強行終止了下來。
“喳!”
一聽弘晴這般下令,眾王府侍衛們自是不敢稍有怠慢,轟然應了諾,擁上前去,將堂上所有人等盡皆押到用作臨時監牢的一棟配殿裡,分頭關押了起來。
“小王爺,此案已是將明,您為何……”
案既停,弘晴自也懶得跟齊世武探討案情,直接便回了自個兒的中軍大帳,方才坐下不多會,安置好了諸般人等的李敏行已是大步從外頭轉了進來,滿臉不解之色地問出了半截子的話來。
“火候未至,姑且押後也無妨,敏行不必顧慮太多,本貝勒自有主張,爾且辛苦一下,通知下去,午後便回京師。”
案子真要審,自然是審得明的,這一點,弘晴心中有數得很,不過麼,他卻並不打算真審明瞭去,不為別的,只因此案若是由弘晴自己審明瞭的話,那他與太子之間的矛盾便不可避免地要激化,豈不是平白讓八爺等人得利了去,倒不若將案子整回京師,要玩就玩個大的,讓所有的阿哥都一起來玩,那才有夠刺激的,這等心思顯然是太過陰暗了些,實不足為外人道也,屬可以做卻是不能說之事,正因為此,哪怕李敏行忠心耿耿,弘晴也不會將內裡的蹊蹺道破,僅僅只是含糊地應付了一句,便即轉開了話題。
第378章 要動大家一起動(一)
“晴兒為何不將案子審結了去?”
案子明明已將告破,說是隻差臨門一腳也不為過,可弘晴居然就不審了,將所有人犯、證人全都帶回了京師,就這麼無所謂地全都丟在了刑部大牢裡,似乎完全不將此案放在心上一般,這等情形一出,不止是李敏行等一眾王府侍衛們覺得不可思議,便是連三爺也犯了迷糊,一待弘晴回了府,立馬便有些個迫不及待地追問起了緣由。
“回父王的話,非不願,實不能耳。”
這一見三爺滿臉的急躁之色,以弘晴之智商,又怎會猜不出三爺究竟在急個甚,左右不過是想著憑藉此案一舉整垮太子,他三爺也好趁機搬進東宮裡去,在弘晴看來,這等想法無疑是美好的,可惜現實卻是殘酷的,此無他,老爺子之所以一去江南大半年都沒個音信回來,任由太子在京師裡胡整,為的可不是要扶持太子,而是想用太子這把刀來割眾阿哥們的肉,正因為此,在非鬧得不可開交之前,甭管太子如何瞎折騰,老爺子對其都會有著相當的容忍度,倘若弘晴真就在東陵偵破了全案的話,壓根兒就難奈太子何,哪怕將案子的真相報到了老爺子處,也一準不會掀起太大的浪花來,反倒有可能令太子狗急跳牆之下,全力跟三爺火拼到底,而四爺、八爺兩方若是再來一個推波助瀾的話,三爺鬧不好便得吃不了兜著走,這等情形顯然不是弘晴樂見之局面,與其自身去硬碰太子,倒不若將一眾阿哥們全都挾裹進此案中,鬧它個大的,這等心思說起來太過複雜,也頗有些犯忌諱,哪怕是面對著三爺,弘晴也不願將箇中之道理說得太過分明,僅僅只是簡單地應答了一句道。
“嗯?此話怎講?”
三爺顯然是不曾領會到弘晴話裡的潛臺詞,只是覺得弘晴這是在虛言應付,自不免頗有些不滿在心,雖不曾就此發作,可眉頭卻已是微皺了起來,甚是不耐地吭了一聲道。
得,您老對東宮也未免太熱心了些,還真就被一時之利益矇住了眼了!
面對著一門心思要想進東宮的三爺,弘晴實在是有些哭笑不得,偏生又不好指出三爺的心思不對勁,沒旁的,一來麼,子不言父過乃是這時代必須講究的禮數,二來麼,弘晴並不想在三爺面前表現得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