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部分(第3/4 頁)
得其它,只好硬著頭皮提出了自己的判斷。說敵人可能馬上有大規模行動,而且這個行動,很可能是突圍,試圖打破清軍大營對他們的包圍。
因此,他建議,立即整隊,準備應敵!
光應敵還不算,還要做更壞的打算!
他的言外之意,是準備逃命!
可是能做主的這兩位,能聽前一部分已經達到了耐心的極限,後面這個建議當作了耳旁風,不屑一顧。
聽了李鴻章的一半建議,清軍大營立刻行動,騎兵步兵,各就其位。
僧格林沁也是富有經驗之輩,他倒不是隻聽李鴻章一面之詞,也依靠他自己的觀察。
他聽到村子裡的動靜,也感覺今天可能有非比尋常的事情發生。
豐富的戰爭經驗,讓他的感知敏銳,感到氣氛的緊張。
於是,他和林則徐老欽差略一碰頭,二人就達成了一致意見,他自己就帶領騎兵列隊作好了準備;林欽差則去為步兵督陣。
這時候,僧格林沁聽到馬蹄聲疾疾響起,迅速逼近,他臉色微變,馬上命令自己的兩萬騎兵作好準備,隨時發動向來敵的衝鋒。
他的騎兵分成了左中右三軍。中軍他自己帶領,右軍是鑲白旗為主,整紅旗為輔,統兵大將,他沒有沿用原有的都統副都統,而是自己的心腹僧格嶽。
左軍是整藍旗為主,鑲紅旗為輔,統兵的也同樣沒有使用舊將,而是另一位心腹僧格川。
中軍則是僧王爺自任都統的盟古八旗。到了這個時期,盟古八旗實際比滿清八旗的戰力要高上不少。
提前整隊,也作好應敵的準備,以便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按常規都是十分正確的應敵措施,卻沒有想到對手根本不按規矩出牌。
你如果龜縮在營壘後面,就算了;既然到了野地,就別怪我出其不意了,這可是後世的正常做法。
結果二萬八旗兵只見兩道洪流,一道紅色,一道白色,猶如閃電,眨眼之間已經來到面前,還沒有等第二次眨眼,兩道洪流已經像兩把尖刀,切入了八旗騎兵。
胡以晃把僧格嶽交給了陳國瑞和李容發去對付,自己直奔中間的僧格林沁。左邊的石達開也是同樣的心思,把僧格川放過,留給楊輔清和林林啟榮,也放馬過來直奔僧王爺。
這時的僧格林沁年屆四十,雖然不比年輕,依然有餘勇可賈。當下見情形危機,揮起手中的重型武器狼牙棒就應了上來。這柄狼牙棒重達八十斤,不知道飽飲過多少強敵之血。
石達開手中的青龍偃月刀也是重達八十斤,二人對撞,“哐啷”一聲巨響,震耳欲聾,火花四濺,二人都是晃了一晃。
果然勢均力敵!
僧王爺是吃了年齡較大的虧;石達開則是馬力有所不及。畢竟蒙古是產馬之地,最好的馬也必須配給最有能力的人。
二人是勢均力敵了,可是這邊還有一個胡以晃呢!
胡以晃綜合武功指數比石達開只高不低,單拿出來可以對敵任何強大的對手,但是,這不是個人逞英雄,他當然也不會講什麼單打獨鬥。
那邊的碰撞聲音未落,一根丈八長矛的鋒銳白刃,已經神出鬼沒地刺到了這位王爺的前胸!
這裡行動最快的騎兵已經接戰,步兵也正在迅速接近,更大規模的戰鬥一觸即發!
這時候,麥軻在哪裡呢?
金田村上空三千米高處,非視力特別好的人根本就看不到他,麥軻和六劃、張遠、洪新僕正在那裡盯著一個全境螢幕。
這個螢幕是麥軻新開發出來的靈犀一動新功能,也就是遠距離的影象和聲音的傳遞。
而這個螢幕,現在正在播放天軍六大戰線的現場程序。
這也是麥軻參與這場全國範圍的反清的一種新方式。
以前,他都是當救火隊員,那裡危急哪裡去,整天腳不沾地,到處亂跑,像一隻無頭蒼蠅一樣。
幸虧沒有出什麼大亂子,也馬馬虎虎完成了反清的預備。
自從在神山受到了關於智慧的教育以後,他覺得以前那種做法,離智慧實在差得太遠太遠,實際上,許多看似成功的事情,恰好表明了他沒有智慧。
咳!說不智慧,是委婉的用詞,說白了,就是愚蠢!
所以,他決心有所改觀,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儘量做一個智慧人。
於是,他就弄了這麼一個立體螢幕,遠端觀看,恰如他身臨其境。
全息螢幕上,所有其它戰場,都準時發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