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1聖賢山
我剛來到這聖賢山上的時候,大師已經靜坐三年,根據弟子們私下裡的傳言,大師一般的靜坐是七天,最長的一次靜坐是四年。靜坐期間,不教武功,只講道學。但靜坐的時候還是照例給弟子們講學,每隔一個星期才會接見一個弟子。其餘閒來之客,一概不見。
大師弟子眾多,門規森嚴,在這坐山上住了三年,才輪到我去面壁崖,拜見大師一面。一算,大師已經靜坐了六年。聽一位師兄的口氣,大師這一次可能總共會靜坐七年。
很多進見大師的弟子都說他們進去之後大師什麼也不教,什麼也不說,他們坐一兒就出來了。進去之後出來的弟子個個都說“不管怎麼樣,我來這座山上,總是要見上大師一面的,就算他什麼也不說,看看大師道貌黯然的樣子,總算不白來這山上一躺,能見上如此高深的道學大師,也不算枉然。”
我也是抱著相同想法,只是想進去看看大師究竟是什麼樣兒。
通往面壁崖的路,是以九九八十一坐豎立的巨石連線而成的,傳聞大師當年為把這些巨石豎立到一起,施展那一招“一揮而就”的絕學。除了那一次,這“一揮而就”的武功,大師就再也沒有施展過。
很多人都是衝著那門武功的名聲,不遠萬里,來拜見大師。
關於這些巨石,有一個很經典的說法,幾乎是個不成文的規定,爬過第八十一顆石頭,大師才會出來問話,但是這些石頭個個都巨大無比,而且有很多鋒利的稜角,很少有人能連續爬過這八十一顆石頭,所以很多人等了三年,到最後只是欣賞了一下這些石頭,並沒有幾個人真正見過大師。
很多人都是爬過了第一個巨石,但很快就在第二個大巨石跟前倒下了。
我在山上的這三年見過的最高記錄,是爬到第十八個石頭,再也爬不過去了。
一大早,我就到左掌門那裡去領聖賢牌。領聖賢牌是面見大師前的一項儀式,估計這也就是個學生證吧,但主要作用是一種禮節,就像官員上朝面見君主時手裡拿著什麼象牙牌子一樣。我去找左掌門的時候看到他就站在聖賢門前,面容冷靜,神情肅穆地等我。
我從左掌門手裡接過聖賢牌的時候,左掌門若有所思地說:“你是大師靜坐期間收留的第八十一個弟子,但大師這次靜坐,到現在還沒有幾個人真正跟大師學到什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翻不過那些石頭。”
左掌門領了我來到第一個大石前,看著這些大石頭,我知道我不能一一翻過這些石頭去面見大師,但又不願就此放棄,我在大石頭跟前站了三天,一直盯著這第八十一顆巨石往後面看,我想大師的靜坐也不一定一直坐著不動的,或者可能他會出來走走,而我希望他出來走走的時候我能看見他。至少看一下這老頭什麼樣兒吧。
左掌門派人告訴我,大師每隔七天才會見一個弟子,再過三天你要是不爬不過第八十一顆大石,就再沒有跟大師見面的機會了。這樣一直等到第五天晚上,我都沒能過去,只是站在那裡。想想明天就是最後一天了,還是上到此山最高的地方看看這聖賢山的風景吧。
聖賢山最高的一坐山峰是踏雲峰,踏雲峰地勢高懸,有如仙境,加上此地雲霧繚繞,讓整坐聖賢山看起來分外奇特,在這山峰上,彷彿稍一伸手,即可奪日月之輝。
我來到踏雲峰,不由得向下俯視,因為我想在這裡再仔細看看面壁崖的樣子,大師經常在那裡靜坐修煉。面壁崖最獨特的面貌是那一道牆壁,遠處只看到上面的幾個大字“面壁悟道”。
2雲霧道
我還是很想到那裡去,所以還在想怎麼去拜見大師的問題。遠遠得看到“面壁悟道”這四個大字,我有一點洞見天物的感覺。不可力敵,當以智取。我這麼一想,突然就明白大師其實設定的面見題目關鍵是在考驗智謀的,“爬過第八十一顆石頭,大師就會出來問話”,其實未必從頭爬起,再一個一個接下去直到過關,最簡單的解法是隻要爬過這麼多石頭的最後一顆就夠了。
於是我從踏雲峰上下來,來到離牆壁最近的一個山崖,順著斜坡往下滑去,直奔最後一顆石頭,來到第八十一顆石頭前,我的衣服早已被戈壁劃得破爛不堪,血色斑斕。
剛翻過這顆石頭,前面的石門機關就自動開來了,我知道這是大師準我進去。
進去的時候,大師雙眼微閉。
“弟子韓愛,拜見大師。”
“恩,你可以下山了。”
在此之前,我想過很多種我和大師的經典對白。卻未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