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4/4 頁)
不錯,雖然不是巧匠出品,但也算精緻。
如今陳劍臣的筆墨行情見漲,在雪泥齋的寄賣作者行列中已漸漸闖dàng出了一些名氣,每一幅作品都甚為搶手。
在其中,他的那一首《黃昏》居功甚偉,帶來了不小的名氣。
名利名利,名在利之前。尤其在天統王朝這般的政治制度之下,聲名尤其重要。有了名頭光環,往往能事半功倍。故而為了清譽名聲,很多士大夫不惜一擲千金。
當然,筆墨搶手,也和陳劍臣本身的水平息息相關,他的字,經過長期持之以恆的練習,已漸入佳境,達到了一定的造詣。
他肯學,敢於創新,個人風格漸漸養成。
另外,陳劍臣每寫一幅字,內容或為斷章警言,或為詩詞名句。不同一般人寫筆墨,都按照四書聖賢書,抄上面的言語。
這一點,非常不同。
可以說,他賣的一半是自己的筆力,一半卻是前人的才華。
兩者相得益彰,風格凜然。因此就算價格高些,人們都喜歡購買,而不會選擇那些平庸的筆墨。
筆墨的市場其實很大,很多家庭都會不時收購書法作品回去,或為附庸風雅,做裝飾;或為禮物送人;或者認為有收藏價值,存留起來,等以後該作者出名了,就能高價賣出去。
陳劍臣筆墨行情好,那李掌櫃自是區別對待,招呼得非常周到,一個勁地吹風,要他多寫,最好一天寫個十幾幅來,就能賺得缽滿盆滿了。
不過陳劍臣哪裡會聽他的這番言論?
書法筆墨,屬於藝術,不是抄書默寫,不能量產。若是為了在短期謀取利益,粗製濫制,那就等於是殺雞取卵,自毀前程了。
所以,他依然是按照自己的節奏而行,甚至更加嚴格要求,寫出來自己覺得不滿意的,一律撕掉,丟進紙簍裡去。
君子當嚴於律己!
如此,他每三天差不多才能寫出一副符合心意的書法來,拿到雪泥齋寄賣,久而久之,同樣賣出不少銀子。其中大部分都用以還債。雖然王復說不急著還,甚至暗示著根本不用還了。但陳劍臣堅決不受,交情歸交情,數目要分明,有借有還,當分得清楚。
賣字還債後,陳劍臣現在身上所剩的錢財就比較寒酸了,為了買替母親祝壽的這根簪子,幾乎傾盡身上所有。但他一點都不心疼,與莫三娘為自己的付出,兩者相比起來,這一根小小的簪子又算什麼。
簡直不值一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大概如斯。
夕陽正西落,陳劍臣腳步輕盈地走在街道上,走向街東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