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家的作品,再高價銷售……
可操作性很強。
而且字畫方面的價格也沒有個標準,適逢財神爺關照的話,一幅普通字畫賣個幾錠銀子都有可能。當真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至於某些書畫店內李鬼打李逵、賣贗品的諸種見不得光的手段,屢見不鮮,那就賺得更多了。
不過把一個像樣的書畫店開出來,最少得要十錠銀元寶的本錢,租金是一方面,請人也是一方面,但最主要的是第一批貨源錢。
除此之外,還得做好前期基本沒有生意的虧空思想準備。要知道書畫店做的是品牌生意,來往的大都是熟客,因此新開張的店鋪前期基本都是門可羅雀的,要慢慢熬,才能熬出頭。
所以,本錢是橫在陳劍臣面前的第一難關。
首先,他是不可能向家裡伸手要錢的,至於找王復借貸也不太好,歸根到底,還得用自己的本事去賺。
在天統王朝,利用秀才的身份去賺錢,門路還是比較多的,做門客幕僚,當先生教書,賣字賣畫,寫詩話等等。
只是這般行徑,耗費精力太多,就不會有時間去準備科舉了。因此不到逼不得已的時候,秀才們都不會放下身段去賺錢。有些書生秀才就算到了貧困交加,三餐不繼的地步,都寧願呆在書房中念“之乎者也”,也不肯走出去尋活路——而且一般的讀書人家境都是比較殷實的,有固定產業,也根本用不著他們拋身出來忙活生計。
但陳劍臣不同,他本就無意科舉,沒有了最主要的顧慮;並且以他的觀念看法,不能自力更生,餓死累全家才是最可恥的作為。
當然,目前對他而言做先生當幕僚不現實,還是賣字畫更穩當些。
這就是陳劍臣一直苦心練筆的重要原因之一。練好了字畫,他就可以把其中一些比較出色的作品挑出來,然後送到城府內的書畫店去寄賣——不少書生秀才都是走得這麼一條路徑,一來不用自己出面;二來也可以驗證下自己的水平,是否能得到別人的認可;三來嘛,有錢能使鬼推磨,誰都不會嫌少的。
寄賣有規矩,需要作者本人定價,賣出去後店鋪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如果在規定約定的時間內賣不出去,作者就要去拿回來;否則當棄權論,店鋪主人可以自由處理。
有了賺錢的計劃,陳劍臣花費在書法上的精力更多了,常常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耗費筆墨不知多少。
這都是練筆的功夫,必不可少,等自我感覺差不多了,就能正式購買空白的卷軸來題字,這樣,才能賣得起價錢。而隨便用一些毛邊紙,就算寫得再好,也不具備銷售的價值。規格不夠,人家書畫店也不會收。
王復知道了陳劍臣的寄賣計劃,當即拍著胸口說他認識“雪泥齋”的掌櫃,可以代為介紹推薦。對於這份人情,陳劍臣沒有拒絕。
人情練達即文章,本就不必過於拘泥。
雪泥齋在江州中算是一間大型書畫店,名氣不小,他們收取寄賣字畫都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得過掌櫃的法眼,過不得的,一律不收。眼下雖然有王復引薦,但本身字墨水平不行的話,人家也不會收的。
這倒是個不容錯失的好機會,可以當做是前期練筆功夫的一個驗證總結。
陳劍臣當即購買了兩幅空白卷軸,花費了三十文錢,倒有些心疼。更心疼的是,其中一幅字因為把握不夠的原因,寫廢了;最後只寫成一幅,字曰:一蓑煙雨任平生!
七個字,字型介於楷書和行書之間,正而不厲,行而不散,筆觸圓潤別緻,行雲流水般,給予人一種舒暢又不顯散漫的感覺。
陳劍臣按下章印,把筆墨吹乾了,再小心翼翼地捲起來,用一截繩子綁好。
有了作品,事不宜遲,他便與王復請假出院,到那位於北街的雪泥齋去,準備寄賣——對於自己寫出來的字墨能否得到雪泥齋掌櫃的首肯,掛到店鋪上去寄賣,陳劍臣並無十足把握,畢竟字畫這東西,存在太多的個人看法因素,本就沒有什麼統一標準。
但願,這會是一個成功的開端……
第四十五章:遭遇
雪泥齋位於江州北街中段,位置甚是顯眼,而佔地近三百平方的店鋪,也顯得很寬闊,有架勢,氣派非常。
店門兩邊掛著一副對聯:春夏秋冬有墨寶,東南西北無白丁。
橫匾:飛鴻踏雪。
這副對聯是當世書法名家傅山草的手筆,價值千貫,乃是雪泥齋引以為傲的招牌所在。平時常常有書生專門跑過來,站在門口處,抬頭仰望,為的,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