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3/4 頁)
的見解,道:“你是以奇巧之技禍害國家,殺你無傷大局。”
周衝知道其實他的心眼已經活了,道:“王上此言差也!大秦軍隊之所以強悍,除了良好的軍制以外,是不是還有精良的武器?”
裝備是一支軍隊強大的必備條件之一,秦王點頭道:“那是當然。”
“武器出於能工巧匠之手。那麼草民請問大王,要是殺了草民,巧工們會入秦?會為大秦效力?”周衝再次詰問秦王。
秦王輕拍腦門,道:“先生之言誠金石之言,寡人明白了。來啊,放了先生。”向周衝施禮,道:“寡人錯了,請先生原諒。”
周衝一顆心放了下來,不過周沖決定還要繼續演戲,道:“王上言重了,草民一介之軀,無關大局,請王上賜死吧。”
“你你你,先生啊,寡人現在明白了,是寡人錯了。”秦王連聲認錯。
秦始皇以其意志堅定著稱於世,一旦他認定了的事,絕對不會更改,即使前面是刀山血海,他也不會後退,這種性格有利有弊,從好的方面說終於克服了巨大的阻力,統一了國家。從壞的方面說,最終卻蹂躪了天下。
人們因此而指責他,卻忽略了他另一個優秀的品質,那就是知錯能改,比起以納諫著稱的唐太宗也不遜色。至於他的後期統治,最終導致秦朝滅亡,那是另有很多的原因,要仔細剖析,非專著不可,就不在這裡說了。
秦王知錯就改的事情最著名的有三件:一件是誤聽宗室之言,下令逐客,最終卻因為李斯的《諫逐客書》而改變了決定。第二件是茅焦進諫他的事情,當時嫪毐造反失敗,趙姬與之私通之事讓秦王知道了,他大怒之下把趙姬打入冷宮。一連二十七個大臣勸諫他,要他改變決定,他不為所動,把這二十七人殺了,屍體扔在朝殿上,群臣因此不敢再諫。這事讓茅焦知道了,設法見到秦王,說他這種做法有損統一天下的大業,秦王馬上醒悟,親自駕車把趙姬接回宮。第三件就是請出老將王翦滅楚一事了,李信之敗是秦王誤信之錯,李信一敗,他親自趕到王翦家裡,把老將請出來。
周衝想到的就是茅焦諫秦王一事,茅焦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把一件家務事和天下大事連在一起,周衝依法施為,把小小的一點油和天下大事掛在一起,果然有奇效,秦王馬上改弦易轍。
情勢所迫,周衝不得不演一下戲,知道火候到了,見好就收,道:“王上言重了,草民不敢當。”
“先生可否屈就將作少府職,把你的奇術用於大秦?”秦王誠懇地相邀周衝當官。
周衝知道秦王這人和李斯一樣,前後判若兩人,本著明哲保身之道,決心不與他走得太近,婉拒道:“為國出力,草民的本份。不過,草民山野之人,不知禮數,不敢有辱大秦,王上請另擇賢人。”
許久以後,在周衝的影響下,秦王改變了很多做法,焚書坑儒、建阿房宮、修長城、帝陵之事都改變之後,周衝才後悔當時做出了這麼一個決定。
“先生就如此忍心棄寡人而去?”秦王很是惋惜。
周沖決心已下,道:“王上言重了,是草民駑鈍,不敢效力於大王之前。”
“既然如此,寡人也不強留先生了。”秦王皺著眉頭,道:“寡人以為先生之術足以澤及蒼生,這事先生就去將作少府,把先生之術傳給將作少府。先生為此術窮思,寡人賜你黃金一百錠。以後,你就不能再用此術謀生了,由大秦統一使用。”
他這是國家出錢買下這一技術,再推而廣之,普施於民,收效比起自然流傳來說大得多,可謂深謀遠慮。
只要不給秦王砍頭,周衝也滿足了,婉謝道:“若是大秦需要,草民甘願獻上此術,賞賜不敢想,還請王上收回成命。”
“不為金錢所動,難得!”秦王很是讚賞,道:“你要知道,我大秦之所以能有今天這樣的成就,全在四個字‘賞罰分明’,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事你就不要再說了。走,回宮。”
望著秦王的背影,李斯很是失望。
沒走幾步,秦王轉身向李斯招手,道:“李斯,跟寡人回宮。”
正在失望的李斯突然之間容光煥發,應一聲,忙小跑著追了上去。
“嗨,你倒是跑得真快,也不給人家說一聲。”曾淑瑤噘著小嘴,很是不高興。
第一卷 初試啼聲 第十二章 如此收穫(上)
李斯一副除了秦王誰也在眼裡的表現,實在是讓人無語,而曾淑瑤卻是一副因為心上人不徵求自己的意見擅作主張不高興的小兒女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