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3/4 頁)
的是讀者了)這些讀者堅信愛書人都會懂得的道理:沒有什麼比愛書更能改變人生歷程的愛了。
《我的小紅書》
蕾切爾·考德·納爾布芙 著
中信出版社
世界之大,每位女性都必經人生第一次月經,可又有多少受驚、倉惶和無助而無處訴說呢?《我的小紅書》恰是這樣一本“例假書”,書中收錄了全球92個不同地區不同年齡女性的“第一次”的故事,其中有女權名著《伊莎*告白》的作者艾瑞卡·瓊、1981年美國桂冠詩人瑪辛·庫敏、曾和塞林格有過一段忘年戀的作家喬伊斯·美娜,還有當紅美劇《緋聞女孩》原著的作者塞西莉·馮·齊格薩……這不只是一本故事集,更是態度轉變的呼聲。透過分享第一次月經的故事,使得所有女性有機會透過自己的聲音來揭露和表達她們的感受,提供支援、消遣、開啟母女對話的切入口。
《吃遍世界看經濟》
(日) ■原英資 著;張俊紅 譯
中信出版社
為什麼法國的鵝肝醬和葡萄酒會被端上國宴餐桌?為什麼飲食文化最豐富的亞洲會被歐美的漢堡包迅速征服?為什麼麥當勞和可口可樂風光不再,日本壽司和中國茶卻成為全球的新寵兒?本書從“吃”切入,把我們送入一條飲食艾化形成和經濟板塊輪動的時間隧道,從18世紀英國的工業革命,到21世紀亞洲經濟的崛起;從帶來肥胖病和瘋牛病的低成本規模經濟,到今日可持續發展的低碳經濟,讓你在品味飲食文化的同時,彷彿親身經歷世界經濟的變遷。
宋曹琍璇:尋找歷史的共識(1)
本刊記者┃劉永峰
她是胡佛蔣、宋、孔三家檔案的“把關人”。然而,在通往歷史真相的路上,她卻常常陷入感情與公正、私心與坦然的矛盾掙扎之中。
1949年,隨著蔣介石軍隊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一位姓曹的國民黨軍官帶著他年輕的妻子,離開了故鄉湖南,來到臺灣。兩年後,他們生下了一個女嬰。然而孩子降生的喜悅,卻無法抵消客鄉飄零的痛楚。母親抱著襁褓中的孩子,思念故鄉的親人,常常是一天到晚地哭泣。
因為生了個女孩,父親略有些遺憾,但依然不斷地講一些為國犧牲的道理,要她像男孩一樣。父母說得最多的是,我們的家在湖南,我們要回家鄉,只是暫時在這裡。兒時調皮的玩伴,會衝她講些“外省豬”之類的話語。
就這樣,這個女孩長大了,在臺灣唸完大學後,到了美國,結婚生子。她就是宋子文弟弟宋子安的兒媳——宋曹琍璇。
直到1995年,已是40多歲的時候,宋曹琍璇才第一次來到大陸。她的腳踏到北京機場的那一刻,高興極了。她激動地說:“主啊,我回來了!我回到我的故鄉了。”多年以後,講起往事,她依然記得當時的興奮,“我真的是聞道了這個祖國的味道,每看一個東西,都驚奇得不得了。”
到了湖南,宋曹琍璇受到了貴賓的禮遇。然而,當內心火熱得不得了,跟故鄉人說起自己是湖南人時,她看到的卻是毫不認同的表示,“你哪裡是湖南人啊,你不像。”她走到哪裡,人家都問:“你哪兒來的,你是外國人啊?”
宋曹琍璇女士談起這些往事,感慨說:“我們外省第二代的孩子是很悲哀的,我們是一群沒有根的人。”
正是感受到歷史帶給他們的悲哀,這幾年,她才會對歷史更正運動那麼積極。她說,很長時間內,她對歷史都不瞭解,只是偶然的機遇,她才踏進了史界,如今她是胡佛研究院蔣、宋、孔三家檔案的“把關人”。然而,在通往歷史真相的路上,她卻常常陷入感情與公正、私心與坦然的矛盾掙扎之中。
■ 進入胡佛
1971年,宋子文去世後不久,家人便將其檔案捐給了斯坦福大學內的胡佛研究院,並部分向公眾開放。其中有19盒,因為涉及到宋美齡,規定須在宋美齡去世後方可公佈。
2003年10月,極為緊張地辦完了宋美齡的葬禮,宋家人就商量,推舉宋曹琍璇作為家族的代表,到胡佛去審閱宋子文的檔案,對檔案開放進行“把關”。因為她生長在臺灣,中文的基礎最好,而宋家其他後人多在海外長大,都不太懂漢語。
就這樣,理工科出身、自稱對民國史知道很少的宋曹琍璇,很偶然地走進了胡佛,接觸起歷史這一陌生的領域。當時,家人讓她去做這件事情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心態,就是要保護我們宋家的名聲。”宋曹琍璇說。
她說,因為一直以來耳朵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