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2/4 頁)
當地政府的腐敗,中亞成了毒品流行的又一處女地。
由於從中亞各國到俄羅斯的鐵路、公路及航空運輸極其方便,因此,阿富汗――中亞――俄羅斯――歐洲這條販毒通道,就成為“新月帶”毒品走向國際市場的主渠道。而土庫曼、塔吉克及烏茲別克則是這條通道上的主要中轉地,阿富汗每年生產的一半以上的毒品都是經這3個國家運出的。
“絲綢之路”之所以備受毒品問題的困擾,是因為它正好橫穿臭名昭著的“金新月”地帶。它處於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3國的交界地帶。該地帶包括巴基斯坦的西北邊境省和俾路支省,伊朗的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以及阿富汗的雷吉斯坦和努裡基斯坦等地區。這裡人口稀少,交通不便,氣候乾燥,是個“三不管地帶”,這為該地區迅速發展成為“世界級”鴉片產地提供了可乘之機。
各販毒集團在開闢“中國通道”上,所投入的血本也是驚人的。以1992年為例,僅雲南省就查獲海洛因4075公斤,鴉片1100公斤;而印度,查獲海洛因的最高年份約2100公斤;美國,查獲海洛因的最高年份為130O公斤;香港,查獲海洛因的最高年份為470公斤。這也正是“中國通道”鉅額暴利誘惑所在。自1989年以後,在中緬、中越、中老邊境一帶的販毒集團,都在拼命擴充實力,並形成了許多股強大的地方武裝割據勢力,購進現代化的武器,裝備訓練部隊,形成“以毒養軍,以軍護毒”之勢,不惜重金,不借流血代價,千方百計開闢“中國通道”。
國外緝毒專家指出,“橫貫中國大陸的‘海洛因之路’已成為毒販的最佳選擇。”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後不長的時間裡,中國的西南境外寮國、越南的販毒分子也捲入了過境販毒的行列,將毒品運進雲南、廣西、而且還增加了透過雲南、廣西再取道貴州或轉運至福建、上海、甘肅、新疆等的過境通道。
新疆地區,內蒙古地區的非法倒賣麻黃素的現象也很突出,除了部分運往廣東等省份對其進行深加工,製造冰毒及其衍生物以外,大部分則透過走私運往境外,而且犯罪方式多為以合法外衣為掩護,如將麻黃素混入出口藥材等物中出境。
不容忽視的是,毒品透過“中國通道”流向世界各地的同時,也在運輸、中轉的途中向中國各地區滲透蔓延。中國自己原本是不生產毒品的,但由於屬於過境國,在毒品過境時,有一部分就在中國就地消費,造成吸毒、販毒的現象非常嚴重,中國也因此成為毒品的受害國。
境外毒販走私毒品出境的方式和數量都是令人吃驚的,金三角大毒梟譚曉林只用了7年時間由一個普通人變成惡名昭著的大毒販,這個外號叫“小四川”的人曾控制著從緬甸流入中國境內的40%海洛因,其販毒路線就是從緬甸木姐向中國雲南邊境這條“中國通道”滲透過來的。他們繞關避卡,繞開警方查控站點,透過人背馬馱的方式,從深山老林行走,由德宏瑞麗繞道至思茅、臨滄到昆明,另一條是由德宏瑞麗繞道至保山然後轉怒江、過麗江,然後透過飛機運往全國各地。麗江等地屬旅遊熱區,航空條件方便,但查緝較為鬆懈,也沒有X光機等裝置,有利人體攜毒矇混過關。
。。
中國三大毒品集散地(1)
?
早在1999年,中國國家禁毒委和公安部就把全國13個販毒情況嚴重的縣市列為掛牌重點整治區,進行重點整治和打擊,可謂氣勢如虹,重拳出擊。
在這13個販毒情況嚴重的縣市中,除了東、中部地區少數幾個縣市如廣東的普寧市、安微的臨泉縣外,西部地區就佔了8個,如雲南省的巍山縣、貴州省的六盤水市、四川省的涼山州、甘肅省的臨夏州東鄉縣和廣河縣、陝西省的潼關縣和西安市的新城區、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同心縣。
而在這些13個重點毒品縣市中,廣河縣三甲集、臨泉縣、同心縣被境外媒體稱為中國大陸最主要的三大毒品集散地。
●三甲集――西北毒品第一集
三甲集,這個曾被警告過很危險的地方,不僅著名,而且神秘;很容易讓人把它與雲南邊境的金三角聯絡起來,而事實上已經有很多人把它叫作“小金三角”了。據說,這個鎮子和周邊的村子裡參與毒品的人幾乎要佔一半以上,這個地方是不歡迎陌生人的。
三甲集鎮位於甘肅廣河縣東部,是臨夏州的東大門,三甲集距離省城蘭州和州府臨夏市各75公里,是蘭州通往四川、青海的交通要道;號稱“西北第一集”;它是西北重要的茶葉、皮毛和牲畜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