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3/4 頁)
馳入市區,市區還可以看出戰火燃燒的痕跡,一些地方斷壁殘垣,政府軍和當地警察正在清理現場。
市區內,一輛輛塗著白漆標著黑色“UN”的卡車、載重車、越野吉普車,來回穿梭,繁忙奔波。
一切鋼鐵裝備都全身塗滿白漆標寫著黑色的“UN”,構成了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
太陽城,遍地“UN”,“UN”——即UNITED NATIONS(聯合國)的縮寫。
“藍盔部隊”是一支隨時組建的、用以制止戰爭的特殊部隊。這支部隊到達衝突地區後的第一個特殊行動,不是像一般軍隊要偽裝自己的裝備和陣地,而是作為中立者讓儘可能多的人在儘可能遠的地方就能看到自己:車輛,直升機,掩體,營地,儘可能塗成白色,寫上黑色“UN”,陣地上的聯合國旗夜間還將用燈光照明,儘可能地醒目。這就是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
這些世界各地派遣而至的軍人們,都頭戴統一的藍色貝雷帽,佩帶統一的地球加橄欖藍色聯合國臂章,又構成了一個象徵和平的藍色世界。
那些以叢林作為基地和大本營的反政府派別和部族武裝,經常穿越叢林,展開針對聯合國維和人員的軍事行動。
梁爽清楚地記得,防暴大隊抵達薩哈幾內亞的當天,一名美國軍事觀察員就在酒店裡遭到一夥部族武裝的搶劫,隨後又被殘忍地殺害。
而中國防暴隊此次的目的地是薩哈幾內亞太陽市,太陽城是薩哈幾內亞除首都外最大的城市,也是最邊遠、最###的、鑽石量最富饒的城市。遠離首都,鄰近幾個國家的邊境,安全環境更加複雜和危險。
薩哈幾內亞的太陽城政治局勢動盪,治安形勢惡劣,大量槍支流散民間,非法武裝團伙林立,兇殺、綁架、搶劫等暴力案件頻發。
中國防暴隊隊員們隨時面臨冷槍和暴徒襲擊。
薩哈幾內亞這個遙遠的非洲國家還沒有結束14的內戰,那裡一片狼籍,滿目瘡痍,大大小小的戰亂與暴動經常發生。
那裡的生活條件也極其的艱苦,薩哈幾內亞全境無電,用電只能靠一個小小的發電機,水都是沒經過消毒的。
除了戰亂,對防暴大隊的另一大威脅就是各種傳染病。那裡毒蛇,蚊蟲滿地橫生,如瘧疾、霍亂、傷寒、腦膜炎、艾滋病、血吸蟲病等,這些可怕的傳染病隨處可見。
來薩哈幾內亞之前,為了預防這些傳染病,官兵們每人都注射了10多種疫苗,共19針。
到達薩哈幾內亞後,又打了狂犬病和乙肝疫苗。即使如此,隊員在叢林深處搭帳篷露營的時候,還是遭到了成群蚊蠅的襲擾,有些士兵因此感染了瘧疾。
薩哈幾內亞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地處南非高原中部的卡拉哈里沙漠,西北部為奧卡萬戈三角洲沼澤地,東南部周圍是丘陵。大部地區屬熱帶乾旱草原氣候,西部為沙漠、半沙漠氣候。年均氣溫21℃,年均降水量400毫米。
憲法規定實行多黨議會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總統為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兼武裝部隊總司令,總統由國民議會選舉產生,任期五年,最多連任兩次;總統死亡或辭職時,副總統自動接任總統職務。總統和國民議會組成國會,行使立法權;國民議會透過的決議、法案須經總統批准才能生效;總統有權召集或解散國民議會。酋長院是議會的諮詢機構,由15名成員組成,8個主要部族的8名酋長是當然成員,任職終身;這8名酋長再從憲法指定的4個市區的副酋長和行使副酋長職務的人中選出4名“選舉成員”,任期5年;最後再由這12人從選民中選出3名“特選成員”,任期5年。酋長院的職責範圍和權力僅限於傳統的、有關非洲組織的一些特定事務,比如習慣法、非洲法院、領導職務、部族財產、部落首領的任免、憲法修正案等。每年議會開幕前,酋長院先召開例會,向議會提出動議和議案,但不具有任何約束力。酋長院在必要時可要求有關部長到酋長院說明情況,部長也可到酋長院徵詢意見。酋長院主席和副主席由成員選舉產生,實行總統內閣制。
在非洲,酋長是讓人望而生畏卻又神秘莫測的人物。昔日,酋長是所在部落或地區的“天然統治者”,擁有各方面的絕對權威。
今天,為了安定人心、鞏固政權,非洲國家仍然保留著酋長制度。酋長的權力雖然受到一定限制,但他們依然有著超出常人的地位和特權,在國家政治生活中舉足輕重。
知名度高的酋長出現在公共場所時,前呼後擁,鈴聲開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