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第3/4 頁)
重要的資訊也刊登了上去。於是這一期的邸報就是,朱抵這個早先的千戶成了百戶,罪名是肆意妄為,貽誤軍事。
前面的那個也就罷了,後面的如果是真的著實不輕。所以秦舉人一看到就立刻讓陳氏過來說了,雖然他也不認為楊氏這對母女能做什麼,可她們總還是高老爺的家眷,也許從他那裡能聽到更多的訊息。而楊氏一聽到就急了:“怎麼會這樣,那邸報上可說貽誤了什麼軍事嗎?”
“這倒沒有,我家相公說只是這麼兩句。他說他只能看看,高大人卻是能把那邸報拿回來的。”
原來此時的邸報是若在京城,只要滿六品,就能在衙門裡就能領一份,而若在地方上,則是透過驛站下發,每個衙門裡就只能有一份了。秦舉人在衙門裡混的熟,平日沒事的時候也去看看邸報,瞭解瞭解朝廷動向。
“不過我家相公也說了,只是從千戶降為百戶,後面還說了要公子戴罪立功,應該也不是什麼大事。再怎麼著,也還有王爺呢。”
她不知道朱抵正是因為有這麼個王爺爹,才有這次的降職處理的。原來那被忽悠了的林大人回去後就覺得要出氣,一般來說,出氣的最好辦法就是讓朱抵的上司來收拾他,可他那上司腦袋也沒問題,好好的為什麼要得罪這麼一個未來郡王?雖說這郡王也不算什麼,總是皇親國戚。林大人這些年四處鑽營,雖說沒找到什麼硬實後臺,總算認識了不少人,其中一個就有監察御史劉本正,對,就是那個劉大人。
劉本正接了他的信,倒也沒有忘了早先的“情義”,反正他本來就是言官,參誰不是參?至於朱抵的身份,嘿嘿,要是有條件,就連南安王他都敢參!
所以當天晚上他就寫了一個本子遞了上去,本來他也沒把這事太當回事,因為他們平時參的人太多了。如果不是真有什麼大事,或者有什麼典型,那參了也就參了,一般都是不了了之。
但這個本子卻被永宣帝留了心,因為他第一句就點名了朱抵的身份——南安王之子!
永宣帝最近正煩著,他身體本就不好,吃丹藥也沒見什麼效果,更可惡的是下面的大臣還要他早做打算,什麼打算?就是趕快從藩王那裡找個兒子立了,這令永宣帝的心情更為惡劣。雖然他身體是不怎麼好吧,可他覺得自己還是春秋鼎盛的,現在大臣們的話不就是覺得他要活不長了嗎?
其實這本來沒南安王什麼事,他這將近兩年的時間都病歪歪的,很少在永宣帝面前混,可擋不住永宣帝看他不順眼,平時找不到他的錯,這時候他兒子送來了也一樣。本來他是想把朱抵一抹到底的,可那本子上真沒有什麼實事——林大人也說不出朱抵什麼不好。吃空餉?他要真這麼說了那才是死無葬身之地。
當然最重要的是,早先到過南安王府的李太監這時候說了句話:“小的聽說南安王本是不想讓這二公子去大同的。”
“不想?為什麼?”
“這小的倒不知道了,不過想來那大同總不是太安全。”
永宣帝沉默了,他並不知道大同的情況,但他想到如果把朱抵一抹到底當個小兵,這小子很有可能再跑回來。這不行,既然他願意去,那就在那裡待著吧,所以他給的批示是,降為百戶,戴罪立功。
南安王知道後有些擔心,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本來他就不想朱抵到大同,現在他覺得這小子受點教訓,說不定就會想回來了。
朱抵的確受教訓了,他沒有想到自己好好的什麼都沒有做,就有這麼一份罪降到自己頭上!
56晉江獨發
第八章
這大半年朱抵同學的日子比早先好過一些。一是能與安姐通訊;雖然一封信寄過去再等到來信;最少也要兩個月,可那話是怎麼說的?人啊;就要有個念想。朱抵同學有了念想;這日子也就不那麼難過了;二來;他交了個朋友;福王世子朱全,說起來他與朱全是早就認識的;畢竟兩人的爹是親兄弟,但過去他倆的關係非常一般;見了面也就是打個招呼;說點哥哥弟弟好之類的。而這一次則不同了。
朱全倒不是來自力更生的,他是跟著他爹福王過來的,這大同是福王的封地,每過三年就要過來住三個月。過去福王從不帶這個嫡子過來,畢竟不是什麼旅遊勝地,弄個不好就趕上打仗了,自己過來也就罷了,何苦把兒子也拉扯上?不過今年朱全說定了親事,這在一般人的觀念裡,他已經算是成人了,作為世子的他,沒什麼意外的話以後是要繼承這裡的,所以福王見今年風平浪靜,大概是不會有什麼事的,就把這個兒子帶來了,也順帶讓他熟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