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3/4 頁)
祖”。
他在當時地位很高,大凡犯罪者,都要經過他的審理,量刑給於定罪。由於執法嚴格,犯罪率逐年下降,為國家的治安穩定立下汗馬功勞,其功績,僅次於大禹。
這次大禹找他來,算是找對了人,皋陶針對這次“逃跑事件”,專門制定了一套法律,規定凡是逃跑者,一經抓住,立即處死。更絕的是,處死你還不算,還要抓你的父母頂替,繼續為國效勞。所以在隊伍中,發現一兩個白髮鬢鬢的老人家在幹活,千萬別驚訝,他們的兒子一定是逃跑者。
皋陶的這套法律,具有強大的震撼力,後來,就沒人敢逃跑了。
皋陶算是幫了大禹一個大忙,讓大禹順利完成治水工程,為了感謝他,大禹當上聯盟首領後,根據禪讓制度,想把位子傳給皋陶,只可惜皋陶死得早,沒命當這個帝王。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大禹和幾萬個農民工一起,開闢了無數的山頭,疏通了無數的河川,修築了無數的堤壩,使洪水流向大海,不再危害人類,大禹終於治水成功,成了千秋萬代,世世傳頌的偉大人物。
下面就來談談大禹的政治生涯吧。
三,政治生涯
大禹是個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知道有一種政治手段可以助他平步青雲,那就是收買人心。
大禹治水期間,幾乎踏遍國家的每一寸土地,常常流連往返於每個部落之間,時間一久,就跟每個部落首領都混得很熟。他逐家逐家親自登門拜訪,提著豐厚的禮物,說著奉承的話,然後在酒桌上稱兄道弟起來,說些有福同享,有難自己當之類的話,把個個首領都感動得鼻酸眼紅。
這樣做的結果是大禹得到每個首領的好感,得到他們的鼎力支援,為他日後登上帝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他還大打“親民牌”,像今天總統選舉一樣,專門到一些窮苦人家探望。然後送些糧食錢財給他們,說些假如我當選帝王的話,我一定會努力改善你們的生活條件,讓你們過上好日子之類的話,讓農民百姓信於為真,把大禹看成救窮人於水火之中神的化身。
這樣,他又得到全國百姓的廣泛支援。
大禹的努力沒有白費,在他治水成功後的獎勵大會上,他終於達成自己的願望。
大禹治水成功,全國人民歡欣鼓舞,對大禹崇拜極致。舜為了獎勵大禹,特地為他舉行隆重的獎勵大會。參加者包括各個部落的首領和部分農民代表。在會上,舜熱情洋溢,熱烈讚揚大禹的豐功偉績。並當場封大禹為伯,以夏(今河南萬縣)為其封國,還賜給他一塊世間少有的寶貝—一塊用美玉琢磨而成的玄圭。
本來,這對大禹來說,已是最高獎勵,但大禹並不怎麼高興。突然下面有位首領站起來說,說大禹功高蓋世,舜帝應該立即封大禹為他的接班人,以後繼承他的帝位。
此言一出,下面的人也紛紛響應,表示贊同。舜帝看民心所望,沒什麼說的,就立大禹為其帝位繼承人。
可大禹似乎還不怎麼滿意,他要的是真正的帝位,而不是繼承人,恐防夜長夢多,他就動員一切可以動員的力量,包括伯益,后稷,皋陶這三位重量級人物,輪流上場,做舜帝的思想工作,不久,舜帝就正式把帝位讓給大禹,自己雲遊四海去了。
於是,大禹正式登帝位,國號夏,是為夏朝,定都於安邑(今山西夏縣)。賜封堯的兒子丹朱為唐侯,賜封舜的兒子商均為虞侯。並把全國分為九個州,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又把各路諸侯(部落首領)送來的銅,用烈火鑄成九個鼎,象徵九州統一,天下共主。
四,征戰教化
大禹接過帝位後,面臨的第一件棘手的事情,就是三苗族的反叛。
三苗族位於湖南湖北和江西一帶,是一個龐大的部落。堯舜時期,就多次不服管教,想謀求獨立,被堯舜派兵壓了下去,但還是不服,趁這次政權交替之際,又想搞獨立,不去朝貢,把大禹派去的政官趕跑。
可是,三苗這次獨立行動又一次遭到失敗,而且失敗得很徹底,幾乎是毀滅性的失敗。
大禹即位,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豈容他人作亂。大禹立即調動軍隊,親自帶兵對三苗進行征戰。
在作戰前,大禹作一次深長的講話,大禹說,自己是上天派來治理這個國家的,誰敢反抗他,就是跟天作對,一定會受到上天的懲罰的。
他的意思很明白,不是他要征戰三苗,是上天要懲罰三苗。你們去攻打三苗,不是我的旨意,是上天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