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2/4 頁)
要加嚴了,之前,唐先生曾託吳先生幫忙收購一些。但是孩子們的書寫用紙可能還是很不足啊!”
蕭明乾一拍自己的腦袋,自己怎麼會把這個給漏了呢!要想普及教育,不造紙怎麼行呢!哎!這段時間都把精力放在軍事上了,竟然沒有想到要解決這個問題。
“唐先生沒有讓人辦個造紙廠?”蕭明乾疑惑的問道。
“唐先生說他也不會造紙,而且附近竟然找不到一個會造紙的人,所以暫時就擱置了。”
紙張畢竟不是貧苦人家的必須用品,所以沒人在意這些,自然也就沒有會造紙的人了。而海商們,他們可以從大明買入現成的紙張,沒有必要在東番島特意的建造一個造紙廠,他們對紙張的消耗並不是太多,去大明的時候,捎帶一點就可以了。
“沒關係,我來想辦法。”蕭明乾也不會造紙,但是他知道造紙的大概工藝,慢慢的研究總是能造出來的,當然如果有個會造紙的工匠就更好了。
“我們村附近現在人手有多少?”蕭明乾突然想到一個問題,如果人手不夠,很多事情做起來就很不方便了。
“嗯!不包括聯合護衛軍,陸續搬過來不少人,加起來有兩千人了?怎麼了?”
“沒什麼,我們村附近的工廠已經有鋼鐵廠,煉焦窯了,人手看來已經非常的缺少了,看來這造紙廠不能放在村裡了。嗯!就放到臺北城附近好了。”
一千來個的成年人,一個小鋼鐵廠已經完全消化掉了,而且還有所不足,幸好有不少外村的人前來大工,不然這個鋼鐵廠的產量將會更低。而且蕭明乾也不想再將這種高汙染的工廠再放在這樣長巖村了,就是這鋼鐵廠,以後肯定也是要搬走的。還好,一開始便沒有把兩座糖廠也建在附近。哎,還是人手不夠啊!
“嗯!的確是這樣,如果人手充足,大家也不用這麼累了,弄得現在很多人都不太想去練鋼廠幹活了。”
“為什麼?”蕭明乾不解的問道。
“累唄!現在海盜都已經被打跑了,本村的人又不在乎那點工錢,更何況家家戶戶都有了糖廠和鋼鐵廠的股份了,所以現在到鋼廠上工的大部分是外村人和那些剛剛搬來附近的人。”趙守富嘆息的說道。
沒有了外來的威脅,生活又安逸了不少,家中更是有了不少的積蓄,長巖村的人當然不想在受那個累了。
“怎麼會這樣!難道他們以為不努力,自己這樣的生活就真的能長久下去嗎?既然這樣,守富叔,我想現在就在臺北建個鋼鐵廠,建成後,我們村的這個鋼鐵廠便全部拆遷到那裡去。”蕭明乾一聽到趙守富這樣說,氣得大聲的叫了起來,把趙守富和石元都嚇了一大跳。
蕭明乾沒有想到境況剛剛好一點,就會出現這樣的事情。當然不能眼看著這樣的情況持續下去,這一年最大產量也就一萬來噸的小鋼鐵廠,也就夠建個後世的一艘小巡洋艦的產量,可滿足不了蕭明乾的要求。既然長巖村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都不再適合建立這樣的一個鋼鐵廠,蕭明乾當然也不想繼續讓鋼鐵廠留在這裡。
第九十八章平均主義,行不得
現在總算是明白為什麼說大鍋飯是吃不得的了。生活剛剛好一點,長巖村的村民便不想再吃苦了。小富即安,難道這就是以前書本上說的那種農民階級的侷限性?
看來以後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白送股份了,不僅無法在必要的時候將物力集中起來,更是讓得到股份的人不再想努力奮鬥,自己這邊現在還是處於一窮二白的狀態,這樣現象可要不得!
以前分配出去的股份已經收不回來了,但是以後蕭明乾不會再這樣做了。集中資金建立完全由聯合護衛軍所有或是他自己擁有的廠子。這不是蕭明乾王恩附件,而是他不想讓自己的努力讓這種小富即安的思想給毀了。
當然,如果有人想要自己或是集體出資建廠,蕭明乾也會積極支援。有了對比,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從這種有可能演化成死水的思想,重新變得朝氣蓬**來。
看到蕭明乾竟然會為這樣的事情生這麼大的氣,趙守富和石元面面相窺。
“督軍大人,您---”
“石元,你馬上去基隆,讓唐先生將到達基隆的人分出一半,安置到臺北。”蕭明乾壓住自己的火,下達了這個命令。
“可是督軍大人,臺北可沒有那麼多的現成房屋啊!”石元小聲的說道。
“沒有他們就不能自己建嗎?去!對唐先生說這是命令。而且以後戰鬥所得只在聯合護衛軍內部分配,聯合護衛軍及軍政府所建之工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