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部分(第3/4 頁)
一代雄主御駕親征北漢國,數度前來,鎩羽而歸,這其中除了契丹出兵相助的原因之外,便是因為北漢有兩位名將,一位善攻,一位善守。善攻者正是如今已經投靠宋國,有著楊無敵之稱的楊繼業,而善守者則正是眼前這名韓成舉。
韓成舉與李繼筠一夜長談之後,終於定下夏州城防全權交給韓成舉具體調配指揮。
沒有人知道這近兩年來原北漢幾乎與楊繼業能夠相比的名將韓成舉隱姓埋名到了夏州,這件事一直被李繼筠列為最高機密,只有他的心腹將領們知道。其他人只知道前年北漢有名潰逃至此的漢人小將投靠了夏州而已。但如今這位小將全面負責夏州軍事防禦部署,一項項命令在他的部署下開始準備…………
修敵樓、掛壇、安炮座、設弩床、運磚石、垂檑木、備火油、凡防禦之具無不從城內蒐集準備。夏州在李氏三年經營下,以聖堂暗中支援下,儲藏了大批武備從不曾用過,如今俱都從塵封的武庫中移出來,安放到了四城城牆之上,光是守城利器車弩就多達一百一十三具,遠及七百步,箭矢如矛,可洞穿人體,如施放普通箭矢,可一弩齊射數十箭,殺傷力十分恐怖。
韓成舉萬沒想到夏州竟有如此殷實的家底,想起近兩年前漢國一國僅據數縣之地,車弩不足二十具的寒酸,真是感慨萬千。他巡視在城頭,一大批工匠頭兒趨身相隨,城牆、城門、甕城、馬面、鐘樓、鼓樓、望樓、弩臺、敵樓………,韓成舉指點一處,就有一個工匠頭兒畢恭畢敬地上前問清詳細情細,立即著手連夜修繕。
城頭上正在安置夜叉擂,安裝好的夜叉擂丟擲城去,然後又用鐵索絞車收回,做著最後的測試,城下則在挖掘與城牆同向的地溝,每隔百步安置一口大甕,倒扣半埋於地上,用來探聽地下動靜,以防守城大軍掘地潛入。
城外正在用夯土和石塊搶修簡陋的甕城,拓寬護城壕、修建羊馬城的工匠和夏州壯丁往來不息,負責修築這處甕城的卻是一支抽調回來負責工程的夏州軍隊。
夏州軍本來都是些作威作福的老爺兵,上陣廝殺他們並不後人,可是這種擔土扛錘、修建城牆的力氣活兒向來都是他們當監工,督促民壯百姓幹活的,如今可好,韓成舉由於工程量巨大,民壯不敷使用,時間只有幾天,極為緊迫,他們也被迫幹起了這粗鄙下賤的活兒,士兵們怨聲載道,幹起活來懶洋洋的提不起精神。
韓成舉剛剛向一名工匠頭兒交待完在城外正面那塊開闊地上哪裡佈設蒺蔾和鹿角木、哪裡佈設地澀和謅蹄,護城河中如何佈設鐵菱角,哪裡需挖設陷馬坑、在坑裡插布鹿角槍和竹籤,看見這一幕,他的眉頭不禁皺了一皺。
他身邊一名跟隨他從從北漢一起來到夏州的心腹回頭看了眼那群工匠頭兒,對韓成舉低聲道:“將軍,如今夏州守軍對將軍的命令不能嚴格執行,屬下擔心…………就算將軍把這夏州城佈置成銅牆鐵壁,水潑不入、針插不得,恐怕也有大患。”
韓成舉苦笑道:“這一點,我對李繼筠說過了,可是李氏部下,各有族屬,若是李光睿在此,這些人自然不敢不聽,但李繼筠畢竟只是夏州少主,顧忌頗多,並且還欲攏絡人心,對他們就不能不予優容,他雖下過命令,可是下邊的人陽奉陰違,我們又能如何?”
他輕輕撫著鬍鬚,抬起頭來望向天際,自信地道:“你也不必過於擔心,宋人雖然擅長攻城攻守,這夏州就算不是盡善盡美,可是眼前局勢也用不著守多長時間,我只要輕易守上二十天時間,等到李光睿帶五萬夏州鐵騎從橫山回來,宋軍也得鎩羽而歸!”
…………
…………
然而,夏州主力————五萬鐵騎兵如今不在,面對善於攻城,且人數佔優的宋軍,夏州城外的軍寨根本守不了多長時間便被一一攻破。以致於,短短五天時間,宋軍六萬大軍便已經出現在夏州城下。
夏州做為李光睿的老巢,城牆修建的極為堅固高大,可謂是城池險峻,易守難攻,又有三萬大軍守城,而且還有韓成舉這樣擅長守城之人暗中統籌,自然不是這麼容易攻破的。
“這些卑鄙的漢豬,竟然趁著我父親帶五萬鐵騎出擊橫山,來攻打我們。真是卑鄙無恥。”夏州城牆上,一名頭頂禿禿,兩鬢垂著小辮兒,兩耳各帶一隻碩大的金環,身上一襲飾以皮毛的短袍,皮靴彎刀,身體雄壯直如人熊一般的党項羌人狠聲罵道。此人正是李繼筠,他卻不想一下,他們夏州趁著党項七部後方空虛,去偷襲人家老巢是否不卑鄙無恥。李光睿在三年前臣服大宋之後,便被宋國朝廷封國定難軍節度使,其長子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