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第2/4 頁)
的人全力發動,在附近搜查。你親自盯著海東青的位置,它若是在一個地方徘徊,說明就有所發現。”
胡三光恭敬稱是,轉身快速離去。
…………
…………
張繼業的屍體送到了開封城,趙匡胤派出心腹親自查驗,對於華夏衛府能將其斬殺,沒有給任何表揚肯定的話。
因為,華夏衛府闖了大禍。
在盧館鎮,被華夏衛府六名殺手砍了雙腿和一支胳膊,且被一槍貫通的老者最終還是死了。而此人真正的身份還真的是一個王爺————吳越國國王錢傲的親弟弟,吳越國使團正使錢武。
此次錢武來到大宋是帶著吳越國使團,帶著重禮,是恭賀大宋打下南漢國而來。只是不知為何錢武在到達開封地境時和使團分開,讓副使帶著直入開封城,而他帶著六個護衛來到了盧館鎮,且還出手接應張繼業。結果被華夏衛府的殺手當成上官冰雲給出手殺了。
說起這吳越國和大宋的關係還真有些特殊,正因為這種特殊的關係,吳越國的使團正使————吳越國王弟弟是最不能在大宋境內出事的一個人,更不用說被大宋朝廷的人給殺了。
兩國之間這種特殊的關係就要從吳越國的歷史說起。
吳越國地處後世的浙江省全境和太湖的東北部、東部和南部,首府設於杭州,下轄十三州。
這個小國是南唐朝未年的鎮海、鎮東軍節度使錢繆建立的。錢繆祖籍杭州。他出生的時候,據說從他家的宅院裡傳出兵馬喧囂之聲,鄰里都感到怪異。此時正值其父錢寬從外地歸來,聽鄉鄰們說了這怪異之事後,以為是不祥之兆。回家後抱起剛出生的小兒子,就要往後院的井裡扔。經錢繆的祖母苦苦挽留,才算是保住了他的一條小命。因此,家裡便給他起了個小名叫婆留喜。
錢繆年輕時,十分頑劣。他不喜歡讀書,不務農活,終日舞槍弄棒,練拳習武,有時還跟人去販賣私鹽,從中牟利。
此時正是唐僖宗時代,政治**,民不聊生,全國各地動盪不安,江南東路裨將王郢也乘機作亂。
石鑑鎮將董昌將錢繆召驀為鄉兵,不久升為偏將,參與了鎮壓黃巢農民起義。不久董昌升為杭州刺史,也擢升錢繆為杭州都知兵馬使。
僖宗光啟三年之後,杭州一帶大亂,干戈不休,劉漢宏、高駢、楊行密、孫儒等先後興兵叛亂。錢繆帶兵苦戰數年,削平叛亂,趁機佔據了蘇州、潤州等地。唐廷授錢繆鎮海軍節度使,並特授開府儀同三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錢繆便將鎮海軍使府設立在老家杭州,率所部兵卒和徵發來的役徒數十萬,修建了杭州城。城牆周邊七十里,開十座城門,沿城設立六個營屯,從而使杭州城成了東南沿海最重要的軍事重鎮。
唐昭宗景福二年二月,鎮守越州的董昌見唐朝廷無力控制局勢,各地藩鎮擁兵自重,公開割據,在身邊諸將的蠱惑下,也公然稱帝,國號羅平,改元天順。
這給錢繆創造了一個絕好的機會。錢謬對左右說道:“董昌雖然對我有恩,但我身為朝廷大將,理應興兵討伐。”他立即致書董昌,信中說道:“與其閉門作天子,豈若開門做節度使。”意在勸降。
ps:第二更送上,還有一更,諸位看客不要錯過。求捧場,求月票,求紅票,求收藏,求縱橫網站的訂閱——————————————
第三百一十一章 是個大麻煩
董昌不予理睬,錢繆有了進兵的理由。他一方面飛書上報當時朝廷,一方面率大軍前往征伐。越州城破,董昌投水而死。自此以後,錢謬擁有了浙東、浙西之地,吳越國已初具規模。
後來朱全忠代唐稱帝,建立梁朝,封錢繆為吳越國王。
錢繆在位期間,勤理朝政,恤理國事,尤其注重發展農桑生產。他見杭州城南的錢塘江水常常倒灌人城,便親率軍民修築石堤,並修建了龍山、浙江兩個大閘,阻遏了海水倒灌,保障了杭州城和周邊農田的安全,被當時的民眾稱為海龍王。
他還在國內設立了都水營使,招募士卒從事水利活動,稱為“撩清軍”,專管治河築堤,使民眾旱可引水種田,澇可引水出田,對當時的農業生產十分有利,使吳越國的國力日漸雄厚。
錢繆享國長達三十入年,終年八十一歲。他臨終之時囑託後人:“子孫善事中國,勿以易姓廢事大之禮。”意思是要他的子孫後代要永遠記住,對中原王朝要以小事大,好好對待,不能因為中原改朝換代,皇帝易姓而有所改變。只有與中原王朝長期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