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部分(第3/4 頁)
愣。連常用的列隊命令都忘了下達了,其他的武士們也都看傻了眼。安倍溝施不像他地土包子同夥那麼沒見識,他在和海商做生意的時候聽說過很多華夏中國的傳聞,眼前的鐵甲一看就是華夏朝廷的軍國之器,這東西根本就是有錢也沒有地方買。
安倍溝施瞄了一眼,估計海外最大海匪大東幫和其他所有海匪勢力全加一塊也湊不出這老麼多的鐵甲來,他小心地把心中的疑慮跟領隊地頭目說了,那個頭目就把他派去和這次的總大將說。那個總大將看到對面耀眼的裝備後。也和被雷劈過的蛤蟆一樣說不出話了來,聽過安倍溝施的報告後,那總大將一邊痛罵藩裡地那些軍情騙子,一邊哼哼唧唧地打發部下過去試探著交流一下。
那個使者走到海匪軍前二十米大叫道:“我乃長州藩小泉家………啊………”話才說了一半那倒黴蛋就被弩箭射成了馬蜂窩。
在近一步從黑山二郎嘴中得知倭國情況之後,劉金元和杜千秋研究這後,最後是兵分兩路攻打倭國的。這支被倭國人誤認為海匪的是杜千秋帶領的天一島三千五百精銳,劉金元帶領三千多大江幫精銳大軍和三千大東島海盜從九州登陸。
杜千秋曾經聽說過一些倭國的風土人情。使者還沒有把話翻譯完,杜千秋就認定這個儀式乃是戰前的挑戰,早等得不耐煩他便下令開始作戰。
一片箭雨呼嘯著向長州倭**的頭上飛了過去。長州倭**裝備根本不足以抵擋箭矢,倒下三四百。緊跟著在距離數十步時,一片弩箭直直向倭**射去,最前面一層倭國士兵又慘叫著倒下一片。
據黑山二郎說,倭國已經有四代人沒有打過仗了,在場的長州武士和農民甚至是第一次見到弩箭。
深夜第三更送上,求捧場和月票的支援和鼓勵,書友們的支援將會是我最大的動力————————————
第七百四十三章 倭國武士的實力
不過,令杜千秋驚歎的是…………他們竟然抗住了,並且在生抗了弓箭和強弩各一輪射擊之後,他們還是沒有出現崩潰的跡象。這種勁頭讓杜千秋讚歎不已,也為他們的勇敢感到凝重。
兩輪遠端攻擊之後,杜千秋帶領三千五百精銳已經衝到近前,開始肉搏近戰。
黑山二郎提供的第一個情報看來不太準確,但他希望黑山二郎不要犯第二個錯誤。據說長州軍主要是由農民構成的,杜千秋希望白刃衝鋒地時候農民兵會一鬨而散,然後靠人數輕易消滅那些不逃跑的武士。
衝鋒發動後,杜千秋更加震驚地看到長州軍全體哄散了,那些世襲的武士跑得比農民還要快。一支才表現出驚人紀律和素質的軍隊竟然會有這種表現讓杜千秋驚疑不定,他制止了原定追擊以防有詐,並下令審訊俘虜。
透過審訊杜千秋才明白他犯了一個錯誤,長州軍一開始的堅挺並不是因為勇敢,而是因為從上到下都被嚇傻了,其實就是駭過頭了,而當他們白刃衝鋒的時候,清醒過來的長州軍自然以最快的速度崩潰瓦解了。
…………
…………
組成祥符國海外水師的兩隻大軍,劉金元的三千多屬下就不用說了,無不是身經百戰精兵強將。而杜千秋在天一島的三千五百水師同樣戰鬥力強大,並且不缺少實戰,因為杜千來帶領他們和海盜沒少練兵。
戰鬥力強大,實戰經驗豐富,又有著遠超倭**隊的精良兵器,雙方軍隊強弱已經極為明顯。特別是劉金元和杜千來屬下都是一水的鐵甲。鐵甲的作用遠比外行人想象中的要大得多,可以讓士兵頂著普通的戰弓射出的箭矢,衝到敵陣的十步之內都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全。倭國中的遠端兵器,多為竹木弓。所謂‘木弓矢挽射,矢不能遠’可想而知。
葉塵雖然不知道現在倭國國內的政局如何。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此時的倭國十分的和平安定,持續了數百年,遠遠沒有日後倭國戰國時代的混亂。長達幾百年的和平中,偶爾才會有旋起旋滅的叛亂,這樣的國家所擁有的軍隊戰鬥力,可想而知,下會是什麼樣的。
杜千秋從登陸到結束,只用了一個時辰便佔領了長州。
…………
…………
同一時間,劉金元看著如同一座小城的西海道衙署,這是九州島上最後一處還未攻下的據點。
他麾下的三千多大軍在城下與城頭對射,三千多新附大東幫海盜軍正分作數批,輪番踩著長梯向圍牆上衝去。不時有人從雲梯上跌落下來,可守軍在對射中屈居劣勢,攀上城牆的為數更多。
破城只在旦夕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