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部分(第2/4 頁)
漢人俗語,但卻基本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蕭達格齜著牙,神色面容顯得分外猙獰且得意,幽幽的說道:“所謂燈下黑,便是亮者越亮,暗者自然就越暗。如果不點燈,暗處的的東西還能勉強看見輪廓,但點了燈後,不受光的暗處卻會更加看不清了。”
眾將恍然大悟,然後看向河口縣城,紛紛大喜,那城牆之上燈火通明,城牆下漆黑一片,不正是燈下黑。
…………
…………
夜幕終於降臨。
天上的星月被厚重的雲層所遮擋,缺乏足夠光亮的夜晚是伸手不見五指的一團濃黑。
黑暗中,是一片烏壓壓的人影,半蹲、半跪蜷著或者直接趴伏的身子,望著不遠處的城牆。而在更遠處的黑暗荒野田埂之中,還有更多的契丹精銳潛伏於河口縣城守軍看不見的地方,正暗暗蓄力,等待著最後的命令。
將伴隨他們同時抵達城牆下方的,還有七架長梯。那是遼軍隨軍的工匠忙活了一夜才打造出的攻城軍器。
果然如蕭達格所料,派出的這些精銳從設為營地的村莊,一路潛伏到攻城前最後的候命地,竟然沒有受到任何阻礙或者攻擊,顯然是沒被守軍發現。
距離城牆還有三百步,在寒風勁吹的夜晚,這個距離上,並不用擔心城頭上的巨型弩箭和拋石機發射的火藥包。
他們還在等待,除非來自後方的號令開始響起,否則他們就可以一直潛伏下去,直到夜幕消退。
在等待中,一記戰鼓陡然響起,敲動無數人的心。鼓聲在營地中傳遞,就像點著了煙花爆竹的引線,立刻就在河口縣南北兩側城門前,驚起了一片狂潮。
近千名遼軍精銳戰士在城門前官道兩側疾行狂奔,並透過房屋與鋪面,躲避城中的觀察。
一串短促的號角聲開始呼叫,聽在耳中之後,許許多多的遼國士兵直起身來開始衝鋒。他們只知道沉默的衝鋒上前。沒有吼叫,沒有狂呼,人人口中都含了一枚錢幣,讓他們在衝鋒的時候不會發出絲毫吶喊。他們拖著七架雲梯,準備衝到城下之後便豎起來。
二百步,一百步、七十步,五十步,四十步,三十五,遼軍疾步狂奔。
城牆的黑影在視野中佔據了越來越多的地盤,只要再有兩三次呼吸,就能如事前計劃一般的攻到城下,但這時砰的一聲巨響從空中傳來。
一團煙花在河口城上的高空中炸開,豔色的禮花綻放於天際,成為天空中最為耀眼的存在。
城頭上丟下了一團團用稻草紮起來的草球,輕飄飄的沒有傷到任何人。但來自於草球上的濃烈燃油氣味還是讓城下遼軍鼻子猛地一抽。
“是燃油!”遼軍中有人一聲慘叫。
一簇簇從空中降下的火焰,落到了城外鱗次櫛比的房屋中,星星火光立刻便劃破了城下的黑暗。
不知是風帶起了火勢,還是火助長了狂風,亦或是空氣中那濃烈的燃油味的效用,星星點點的火焰在須臾間便擴散了開來,房屋、商鋪也一間間的被火海吞入。跳動著的光芒染紅了半幅天空,吸引了無數人的視線。
陷身火海中的近千名遼軍頓時發出淒厲無比的慘叫聲,而僥倖沒有被火焰吞沒的遼軍也被城下閃耀的火光將他們從夜色中割離出來。城頭上的弩箭和強弓、巨型弩。槍、火藥包便立刻有了準頭。
箭矢如雨,但遠比細密的雨絲更加危險,在火光和黑暗交錯的地方,越來越多的被壓抑的慘叫聲出現在城下。
城牆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突出於外牆的臺基,也即是所謂的馬面,而敵臺就建在馬面之上。相鄰的敵臺可以相互支援,直接從側面射擊城牆腳下的敵軍。
河口縣城牆之前是沒有這樣的設計的,是祥符國立國之後,軍樞部下發城防、城寨、軍堡修建規定之後,全國所有州、縣、軍寨城牆都進行了改造。這種改造自然耗費了極大的財力物力,但顯然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得原來只剩基座的敵臺重新搭建了起來,雖不高,但一座座箭屋也讓原本光禿禿的城牆變得爪牙鋒利起來。
來自於城上的箭矢越來越密,彷彿一陣陣伴隨著狂風的暴雨。任何人都無法在箭矢風暴中逃離或穿過。
一些僥倖活下來,且又距離火海較遠的的遼人匍匐在地上,幾次想抬頭,卻都被一刻也不見停歇的箭矢給沉沉的壓了回去。蕭達格和室肪今日放棄在白天攻城,而選擇了暗夜中突襲,有一半之多緣由就是畏懼祥符國快弩、火藥包、巨型強弩————遼軍上下一致認為黑夜之中這三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