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部分(第2/4 頁)
楊延慶的對面,一個吐蕃士兵似乎像是喝醉了酒一般,步履蹣跚地在祥符**隊注視下晃悠了幾下,然後回頭抱住了一顆大樹,緩緩、緩緩地坐倒在了地面上,他抱著樹的手向下移動時,在樹幹上留下了一道寬闊的紅色長痕。
吐蕃軍隊陣地上響起了亂七八糟的喊聲,過了一會兒對面樹林裡又是人影晃動,祥符**隊耐心地等待著,這次吐蕃軍隊似乎已經認識到他們弓箭和身上盔甲防禦與青龍軍團相差太大,遠端攻擊太過吃虧,所以不打算再和祥符**隊對射了,他們在樹林邊緣處略一停頓,就從整條分界線上冒了出來。
無數雙腳踏過那條溪流,吐蕃軍隊把盾牌舉在身前,黑壓壓地向著祥符**隊壓了上來,看上去他們只有一千多人的樣子,比正在列隊作戰的青龍軍團步兵營人數還要多三四百。而這也是這些吐蕃人剛才遠端攻擊損失了兩三百人之後,依然不退走的原因。
後面的作戰楊延慶不再親自指揮,而是交給了旅長陸風雲,陸風雲索性將具體指揮交給了此時正在作戰的步兵一營營長張江河。
隨著張江河的一聲令下,後面兩排四百名快弩又發出了一次齊射。同時,前兩排的長槍兵也在這次齊射後站起身來,準備在快弩的支援下開始肉搏。
在吐蕃人大吼下,短兵相接在下一刻便開始,喊殺聲和慘叫聲同時響起,青龍軍團這邊密密麻麻的鐵槍齊刺齊出四下,吐蕃人即使有盾牌防禦,也死了四百多人,而青龍軍團步兵營只死了三十多人。
這場戰鬥結束的很快,吐蕃軍隊拋下了四百多具的屍體和一百多名傷員,剩下的八。九百吐蕃軍隊在統兵大將的帶領下一窩蜂地逃進了樹林裡面去,步兵一營又用快弩進行了一次追擊,把跑在後面的吐蕃軍隊放倒了一批。
山坡上橫七豎八地倒著屍體,從半山腰一直蔓延到溪流前,那條小溪裡現在也倒著十幾個吐蕃軍隊士兵,把原本清澈的河水染上了幾縷淡紅色。
山腰上的前兩排四百多名步兵一營長槍步兵排著整齊的橫隊,手中的長槍密如叢林,他們背後的三排左手提著長槍,單手持快弩的七百多名步兵也都恢復了立正的姿態,一個個都豎著快弩目視前方。
楊延慶估計對面原本有一千五到兩千名吐蕃士兵,整個交戰過程不超過半個時辰,對方丟下了近七百具的屍體,卻只給祥符**隊造成四十多人的傷亡。前兩次吐蕃人的潰敗都是快弩齊射造成的,甚至都不需要採用白刃戰。
楊延慶看著士兵們身上的鋼甲和頭上護面頭盔,以及他們手中鐵槍的純鋼槍尖和手中的快弩,說道:“在我們佔據天時地的情況下,進行野戰以吐蕃人的武器裝備根本不是我們的對手。”
“其實這些吐蕃人單兵戰力不差,剛才輕易取勝,是他們身上的盔甲根本擋不住我們的快弩。”陸道。
“聽安全部情報通報說宋國給吐蕃人支援了不少盔甲武器,但顯然都裝備在了攻打蓋朱城和守蘭州城的吐蕃軍隊。這些在後方負責糧草的吐蕃軍隊剛才若是能夠穿上宋軍的盔甲,用宋軍的弓箭,我們剛才這一戰也不會這麼容易。”楊延慶想了一下說道。
第九百五十九章 斷了糧道和退路
(非常感謝‘wars’和‘虛菩提’的慷慨捧場和月票支援。)
此時,剛才死傷的七十多人早已被抬到山坡後面,醫療救護隊的人正在緊張忙碌的對受傷計程車兵進行醫治。而其他人除了警戒值班的人之外,也開始輪流到山坡下各連火頭軍所在排隊打飯進食。
昨晚連夜行軍,剛才又打了一仗,士兵們都很疲憊。吃過飯之後,他們還要抓緊一切時間進行休息。所有人都知道他們截斷了武勝軍到蘭州的道路,蘭州的郢成藺逋叱帶領數萬大軍沒有了糧草供應,又被斷了退路,又怎麼會善罷甘休,吐蕃軍隊很快還會回來,而且再來的時候兵力必然會更多。
………
………
天定二年八月十一日,天色漸漸黑了下來,楊延慶下令讓工兵營在周圍的樹林裡設定了警戒的繩索和銅鈴,還在敵軍來的到道路上點起了一堆堆形成縱列的篝火。
楊延慶認為敵軍也需要休息,所以趁夜來襲的可能性並不大,不過他還是嚴格遵照相關條令條例,派出了多個警戒哨,四個步兵營官兵今夜也會輪番執勤,每時每刻都會有一個營計程車兵準備迎戰敵軍的夜襲。
在楊延慶的腳下,從南坡到山腳的西路,短短几十米的山坡上佈滿了七百餘具屍體,這些人或躺或臥,個個身體都呈現出奇特的扭曲,他們都雙目圓睜,臉上的表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