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參觀學習其他部落的農業生產先進經驗。並在學習他人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總結了一套先進的農耕經驗。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幫助人們播植百穀百蔬。神農氏教民種五穀後,並不單單靠天而收,還教民打井汲水,對農作物進行灌溉。同時,他還發明瞭陶器,解決了人類的生活用具——器皿和陶盆、陶罐等。
他或許並不知道,他的發明所給他自己和他的整個部落帶來的變化。他也沒想過他教給人們的東西推進了他所處的社會從漁獵社會向農耕社會的發展。他更沒想過他的發明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影響如此深遠,一直到今天。
他僅僅知道,他部落的人們生活的太艱難了,他們需要吃飽飯,他們需要活的更好一點,沒有飢餓,沒有病痛。為了讓人們聽他的,按照他所想的去做。他還撒了一點小小的謊。他說,他看到了一隻神鳥,叼了一顆天上來的種子,種子掉在地上,長出一個神奇的穀穗,吃了這種植物可以不再飢餓,不用再冒著生命危險去打獵。那時候的人是非常敬天的。聽說是天上來的種子,都虔誠的去種。他耐心教人們如何播種、如何灌溉、又如何收割。等這些種子成熟了的時候,人們果然發現,這種種子可以解決飢餓,並且人們不用自冒著生命危險去深山老林打獵。再加上他的醫術解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人們為了感謝上天,更感謝這個上天派來解救他們的人,在他們的首領神龍氏死後,人們開始推舉他為部落領袖,並且尊他為神農氏。
成為部落首領的神農氏開始組織人們大量的種植稻子,麥子等農作物。很快他的部落就解決了溫飽,並且變得富足,成為附近部落中最強大的部族。
神農氏部族所取得的成績吸引了大量的人們來學習農耕技術。神農氏對凡事來學習的人都悉心傳授,毫無保留。等他們走的時候還會贈給他們大量的穀物種子。神農氏的慷慨無私感動了許多部落,他們紛紛推舉他為部落盟主,甚至一些部落直接加入了神農氏部落。
由於大面積種植穀物,很快,人們所掌握的土地開始不夠使用。為了開荒,人們開始放起大火,大量燒荒。鋪天蓋地的大火席捲了整個平原和大量山崗,捲起的煙塵遮蓋了整個天空。人們認為神農氏是火神變的,便都稱他為炎帝。
據說,神農氏在位時不事征伐,他自己在位140年,其統治則經歷了七十個世代,(一說十七個世代)近兩千年,到黃帝部落崛起的時候才衰落下去了。因為他的功德,其後世部落首領在內被稱為神農氏,對外其他部落則稱之為炎帝。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引子神農氏篇
引子 神農氏篇
距今大約五、六千年前,生活在渭水流域的一個部落裡降生了一個小孩。這在那個靠拼盡整個部落所能才能勉強生存的年代,似乎也算不了什麼大事。但就是這個人改變了他們乃至周邊許多部落的生存方式,他就是未來的神農氏,以至於在未來的近2000年的時間裡部落首領的名號都以他為名。
神農氏降生時,人們主要靠從事打獵為生。有的地方的人即使從事一點農耕活動,因為沒有良好的灌溉設施,也只能靠天吃飯,不能作為生存的基礎。
渭河流域地貌複雜,山地包括橫貫陝甘的秦嶺山脈北坡及六盤山、隴山,斷陷盆地包括關中沖積平原及黃土臺原,黃土高原包括隴東、寧南、陝北的高原溝壑及丘陵溝壑區。幸好那時的人口不如現在那麼多,環境也不像現在破壞這麼嚴重!複雜的地貌及眾多的高山和森林給部落的打獵活動提供了廣闊的自然資源。
那時的打獵可不像現在這樣輕鬆——週末呼朋喚友約幾個人,帶上獵槍、開上跑車——最起碼也要開幾輛摩托車,到郊外打上幾隻兔子或山雞,或燒或烤,再整幾瓶啤酒,吹牛侃大山,餚核即盡,盡歡而散——那時的打獵要比現在艱難得多!之所以比現在難,一是打獵幾乎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那是他們的飯碗!他們必須得打著,打不著就得餓死——不像我們,是玩,打著固然是好事,打不著還有其他的吃呢。二是、工具簡陋,他們沒有像樣的兵器,有的只是幾把石斧、長矛和弓箭,弓箭似乎還是用竹片夾上石鏃(鋒利的小石片)做成的,如此簡陋的工具和赤手空拳也差不了多少。三是、那是自然資源保護很好,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狼蟲虎豹甚多。
試想,幾個*上身,披著獸皮,長髮披肩的遠古人類,拿著標槍、石斧,肩上揹著弓箭,走在遮天蔽日的山林裡。遠有狼虎熊羆的嚎叫,近有蛇蠍毒蟲的肆擾。為了一口飯餬口他們要在這陰暗潮溼,荊棘橫行的山路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