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部分(第1/4 頁)
第一件是一套明初的《四書》,也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的總稱,這四書詳實的記載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發展史上最活躍時期的政治、軍事、外交、文化等各方面的史實資料,同時也記載了影響中國文化幾千年的孔孟重要的哲學思想。這部書同時也成了各朝代官方刻書的重點,各個朝代都有官刻本流傳下來。
這位客人帶來的是明初的官刻本,採用的是雕版印刷,雕版印刷是中國歷史上出現最早的印刷形式,有“活化石”之稱,雕版印刷發展到明代,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明代的中央政府非常重視刊印,在各部門都設立了刻書,明早期的雕版印刷還帶有元代的遺風,到了中期則完全脫離了元代的版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主要表現在紙質更加細密,開始大量使用白綿紙,字型以宋體為主。
正文 第一千三十三章 真跡
這套《四書》是明初司禮監刊本,也稱為是明內府刊本或者是叫明經廠刊本,司禮監是明朝的時候皇宮內一種非常奇特的建制,它始建於明朝的初年,明朝初年,太監識字被嚴格禁止,但明宣宗設定了太監學堂,鼓勵太監識字。( 。xiluwx。 )(請記住我們的網址
於是凡皇帝口述命令,例由秉筆太監用硃筆記錄,再交內閣撰擬詔諭並由六部校對頒發,其實是為了讓司禮監的太監牽制內閣的權利。但自明武宗時宦官劉瑾專權以後,司禮監遂專掌機密,批閱章奏,實權在內閣首輔之上,司禮監是明朝內廷特有的建置,居內務府十二監之首,二十四衙門之一。司禮監由太監掌管,在明初並沒有太大的權力,而且受到限制。
司禮監職掌古今書籍、名畫、冊葉、手卷、筆、硯、墨、綾紗、絹布、紙剖,司禮監下屬的經廠,完全是一個掌管刻書及書籍版片的專門機構。其規模隨著司禮監權力的不斷擴大而擴大。
這一套《四書》,書體寬大,字大如錢,雕版的雕工十分精緻。用紙用墨也都是非常講究的,可以說這部書的雕版印刷以至讓它成書,可以說是不惜工本的,處處體現這種皇家的氣派,這套書的存世量是非常罕見的,價值自然不凡,駱天當時就給了一個三十萬的價位。
第二件駱天把玩時間較久的是一件西漢時期的青銅羊燈,銅羊燈雕作立角羊形,身體渾圓,四肢直立,昂首凝目,憨態可掬。羊背設計成可活動的燈盤,羊體中空用以儲存油脂。漢代的燈主要以脂膏為燃料,一般是動物或植物的油脂。使用時將燈炷縛成束浸在脂裡點燃照明,古人稱其為“膏燭”。燈炷以剝去麻皮後的麻秸即麻枲製成,將其置於燈盤中,西漢喜愛以羊的形態來製作燈具,是因為在古代羊與“祥”是通用的,羊燈可以象徵吉祥。
漢代的青銅油燈造型和工藝都較前朝有了更大的發展,常見的有人形、羊形、鳥形、獸形、樹形等等,可謂千姿百態,琳琅滿目。' 都市*文學 WwW 。dushiwenxue。 '不僅如此,當時人們還具有了環保意識,很多油燈,特別是動物造型的油燈,巧妙的利用形體的某一部分作為導煙管,使得油燈燃燒時產生的煙塵能有效降低,比如說鼎鼎有名的長信宮燈,就是透過人物右臂把煙塵吸入中空的人體內,有效的控制了油煙汙染的問題,以保持室內環境的清潔。這是漢代燈具在功能方面最先進的發明創造,在世界燈具史上處於領先的地位。所以這一件青銅羊燈的價值可不能小瞧了,駱天也給出了二十五萬的高價。
這最後一件讓駱天歎為觀止的是一幅畫,這幅畫的作者是林子奐,林子奐,元代畫家。字卷阿,號日圃,優遊生,生卒年不詳,齋名為白雪巢、集學軒等。林子奐能詩文,善畫山水、人物、花鳥和走獸等,師從方從義、張孟循,筆墨瀟灑,蒼勁秀潤,其傳世作品目前,只有《山崖對坐圖》一幅,被收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還有一幅殘畫,剛剛現世——《豳風圖》。
《豳風圖》的順序為《七月流火》、《鴟鴞鴟鴞》、《既破我斧》、《伐柯如何》、《九罭之魚鱒魴》,符合《豳風》順序,但缺少《東山》和《狼跋》。現存的五圖均只有標目而無署款,按順序《狼跋》為第七圖,故推測《狼跋》應有林子奐的題署。
林子奐《豳風圖》手卷為紙本水墨。根據多位鑑藏大家的考證,《豳風圖》被清宮收藏之前就流傳有序,有解縉、張肯、周傅、申時行、凝遠等人題跋,還鈐有“石渠寶笈”、“乾隆御覽之寶”、“乾清宮鑑藏寶”、“石渠定鑑”、“寶笈重編”、“三希堂精鑑璽”、“宜子孫”和“乾隆御筆”、“嘉慶御覽之寶”、“宣統御覽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