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家宴為杜員外一行人接風,揚州物產豐富,菜餚十分可口,照例每人面前一小碗伊府麵,果然別具風味。
席間,聽到蕙蘭小姐的病情由來,伊知府大為驚訝,問莫殘道:“莫先生,你懷疑揚州府這位姓沈的書生,可有什麼根據?”
“眼下還只是推測,必須見到本人才能夠確定。”莫殘答道。
次日下午,揚州府的捕頭王順便來回稟,揚州府轄內沈姓茶商共有十六人,其中家裡有三十歲左右的書生共計五戶,請示知府大人是否將他們統統帶來府衙問話。
“不要隨意騷擾百姓,可將丫鬟綠菊帶去暗中辨認,切莫打草驚蛇。”伊秉綬吩咐道。
“遵命,大人。”王順下去了,帶著綠菊到那五戶沈姓人傢俬下里辨認嫌犯。
綠菊坐在馬車裡,隔著窗簾偷偷觀察,頭兩天看了四戶都不是,第三天在揚州城瘦西湖旁的一座庭院大門外,整整候了數個時辰,才終於見到了這家姓沈的書生出門,正是中秋夜見過的那位錦衣中年人。
綠菊輕輕敲了敲車板,說道:“就是他。”
化裝成車伕的捕頭王順點了點頭,駕著馬車回到了府衙。
“大人,此人名叫沈一郎,其父沈萬才是揚州城裡最大的茶商,家產萬貫,且與朝中多位重臣交好。沈一郎是沈家獨子,自幼飽讀詩書,中過舉人,目前負責打理家族生意,經常往返於江西湖南湖北等茶葉產地,日前剛剛由京城返回揚州。據說每年春茶新下來的時候,他都會去京城裡打點。另外還有一樁蹊蹺之事。”王順稟告說。
“什麼蹊蹺之事?”
“數年前,沈一郎因傷寒去世,臨下葬的前夜又突然活過來了,而且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原來一心只想著讀書為仕,對家裡的茶葉營銷不屑一顧,此後則醉心於家族生意,而且經營有道,沈老爺欣喜的不得了,唯一不開心的就是沈一郎始終不願娶親,都三十好幾了仍是單身。”
“嗯,這倒是有些不符合常理,你先下去吧。”伊秉綬轉身來到內堂,把情況向杜員外和莫殘等人說了。
“本府可命人傳他過來問話。”伊秉綬說道。
“大人暫時不必,我晚上想先去沈一郎的家附近探查一下。”莫殘回答說。
“也好。”伊秉綬隨即吩咐王順著人給莫殘帶路。
晚上,莫殘準備好動身,柳又槐說道:“小兄弟,老夫跟你一起去。”兩人跟隨著王順手下一名年輕捕快乘坐著一輛馬車出發了。
一個時辰後,他們來到了瘦西湖畔。
第三十七章 沈一郎
揚州瘦西湖歷來有“湖上蓬萊”之譽,“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此湖以其清秀婉約而獨異於諸湖。正如本朝錢塘詩人汪沆詩中所云:“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並由此而得名。
莫殘與柳又槐下車沿湖岸漫步,月色清涼如水,空氣中有一絲淡淡的茉莉花香,沁人肺腑。
尼哦曾經講過,千年幻化人形附體的老陰之氣或靈獸,儘管平日裡與常人無異,但總還是有蛛絲馬跡可尋的。它們有些天生癖好卻是難以完全改變,例如異食癖,極度的潔癖或是骯髒等,但有一共同點,就是喜歡夜裡出來活動。
“沈一郎居所近水,杜家小姐受其影響喜歡食蚊,再加上腹中胎兒呈活師狀,因此我懷疑此人很可能是蝦蟆或是蟾蜍。”莫殘沉吟著說道。
“你說這沈一郎是隻癩蛤#蟆?”柳又槐訝然。
“或許是借屍還魂。”
一絲薄雲悄悄掩月,湖面上升騰起白茫茫的霧氣,岸邊沈宅內一片靜寂,朦朧而神秘。
“吱嘎”一聲,沈宅近水的後門悄悄的開啟了,門內走出來一個身穿錦袍的中年男子,月光下可見其相貌俊朗身形瀟灑。
莫殘與柳又槐隱匿在垂柳樹後的陰影裡,默默的暗中觀察著。
男子手裡捧著一隻簸箕漫步走上了五亭橋,夜風中傳來了深沉的吟詩聲:“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在,玉人何處教吹簫。”隨即見其手一揚,將簸箕中的東西撒入湖中,水面上浮起一群癩蛤#蟆爭搶吃食。
“喂的什麼東西?怎麼看上去像是活的蟲子。”柳又槐悄聲道。
莫殘默默的看著,自從在地下溶洞中食用了靈梟肉後,他的夜間視力提高很多,此刻可以清晰的看出中年男子撒入水裡的是活米糠蟲,也就是人們常用來喂鳥的那種黃色的小蟲。毫無疑問,原先的沈一郎多年前就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