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第3/4 頁)
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李良成的祖父因為偶然的機緣,得到前場一件相當珍貴的寶物,當時身為宰相的梁寬知道了這件事情,對於貪得無厭的他來說,這就是勾命的事情。
於是梁寬仗著自己的實力幾番藉著由頭來索要。李良成的祖父怎會給他。由此梁寬便懷恨在心。
梁寬的手段,瑞晗也是見識過的,那個時候宣宗還沒登基,當時梁府上有個得寵的侍妾,本來是想著被收入房中的,但因為是郡主出身的正室不喜歡那個侍妾,這件事總是沒有成行。
可就在梁寬六十五歲生日的時候,正室忽然身死,沒過一個月,那侍妾就做了續絃。
至於梁寬正室,華夏郡主到底是怎麼死的,當時的皇帝並沒有追究,那郡主也只是很遠很遠的一房皇親,而梁寬是榮寵幾十年的老臣,兩相比較之下,不同的人自然會有不同的選擇。
宣宗登基的前兩年,南疆出兵進犯華夏的李家口,灤河以西都是戰事告急。李良成的祖父率部親至化州、田宇抗敵。
趁這個機會,梁寬便在皇上面前進讒言,陷詬李良成祖父通敵賣國。他偽造了李大人與敵的書信,皇上不辨是非,竟然在陣前便叫人誅了王大人。
當時狄萱正是李大人的部下,可惜只是個小小的都尉。接到了邸報便快馬加鞭趕去李家口,可等他趕到時,只見到李大人的一具屍身被拋在荒郊,旁邊伏著他的孫子李良成哀哀痛哭。
可憐李大人為官清廉,家中只有數畝薄田,再身無金帛財務。
狄萱見狀不忍,當了長劍才湊了些棺材錢,為李大人打發了身後事,又送了寫李良成回家上路的盤纏,也算盡一份心意。
可貪財之人的野心又怎麼能是這樣就輕易滿足的,沒得到東西的梁寬自然不會善罷甘休,只是當時朝堂之上動盪,他也在為自己的前程命運擔憂。
不過當時宣宗念及他是老臣,在任期間也是做了很多事情,於是宣宗登基後,依舊對他重用有加。梁寬見狀也就放心了,於是之前那國寶的事情便又記上心頭。
竟然催人到太倉李家去索要此畫,李夫人幾年前早已哭瞎了眼,含恨而死。家中只剩孫子李良成一個人,他被逼不過,就帶了話來投奔當時已經成了大將的狄萱。
狄萱念及舊情,也就收了他。李良成果然是將門出身,小小年紀就能帶兵不說,還總是能屢立奇功,仕途也是一番風順。
不過如果沒有梁寬惦記著他家的寶貝,估計他的生活也就這樣安然下去,但梁寬想要的東西沒得到,又怎麼會擺手。因此當年他祖父遭受的誣陷,差一點就又在他身上重演。
好在那個時候狄萱有肅王的保護,李良成的結局比他祖父好了很多,但只要梁寬還在位,他就是不安全的。
唯一能保住李良成的方法,似乎真的只有給他長個強硬的靠山。
瑞晗心中不忍,嘆道,“梁寬已經失寵多年,皇上如今都想不起他這麼個人,而且他之前在朝廷當差的兒子,今年也被遣回了原籍。他們如今該不會這麼猖狂,知道收斂了!”
其實對於梁寬現在的動態,瑞晗並不知道,只是她不想讓敏兒參與到這趟渾水當中,敏兒已經為自己做的夠多了,她的未來,瑞晗只希望平平安安就好。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崔啟傲目色陰沉,恨道,“何況梁寬經營朝政多年,朝中爪牙眾多,太倉知縣便是他的親侄子。況且現在狄萱的日子也不好過,那裡還有能力保護住李良成。”
瑞晗挑了挑眉毛,崔啟傲的意思就是說,她必須將敏兒嫁給他了?畢竟現在是用人的時候。
瑞晗看了一眼敏兒,只見她低頭思索著什麼,到沒有了剛才的氣憤,也許是因為那李良成的確是個英雄,也許是因為她不想再因為自己的事情給瑞晗和肅王找麻煩。
敏兒的眼眸裡閃過一絲與她外表不相稱的纏綿和哀傷,但卻很快抬起了頭,神色旋又輕快起來,一字一句道:“淮南王爺,你既然要與我說媒,也該讓夫人看看是什麼樣的人,到時候夫人也能安心。我和夫人雖然名為主僕,但是這麼多年下來,感情已經遠遠的超過了一般的姐妹。”
說著,敏兒抬頭看了一眼瑞晗,此時敏兒的表情異常的平靜,她心中似乎早已有了想法。
幾個人正說話見,忽然從門外走進一個人來。
“末將李良成參見王……”伴隨著說話聲,還有一陣微涼的秋風。
來人還未講話說完,抬頭去看,才發現情況很是不對,有些尷尬的站在地中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