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倉,等北條時宗認可後,派遣使者送往高麗,高麗再轉呈至大都。
日本的強硬態度,終於激起了忽必烈以武力征服日本的野心,但是就在忽必烈下定決心之時,對馬海峽卻出人意表地平靜了下來。
高麗發生了激烈的反蒙鬥爭——“三別抄”起義。
“三別抄”佔據著高麗南部海島,這是忽必烈東征的必經之地。
早在公元1271年,為了爭取援助,“三別抄”甚至給日本寫了求援信,請求與其聯手共同對抗蒙元。
就是在這一年,忽必烈正式建國號大元。
但無論是京都的朝廷還是鎌倉幕府,對“三別抄”的請求都是置之不理。
日本並不想引火燒身。
“三別抄”一方面是抗蒙勢力,另一方面也是反抗高麗政權的軍事力量。
公元1273年4月,元朝駐高麗統帥忻都、洪荼丘與高麗將軍金方慶聯手,將反抗力量成功*,從而控制了與日本之間的海上通道。
兩個月前,經過六年之久,元軍終於攻陷了南宋重鎮襄陽城。
元朝在濟州島設立招討司,將之納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
6月,元、麗將軍凱旋高麗首都開京,而忻都則馬不停蹄回到大都覆命。
7月,洪荼丘、金方慶也被召至大都。
徵日具體事宜已經開始籌備。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四 元軍首次東征——日本勝得莫名其妙(1)
公元1274年正月,金方慶回到高麗,向國王傳達了元世祖忽必烈的造艦命令:共需造艦九百艘,其中大艦可載千石或四千石者三百艘,由金方慶負責建造;輕疾舟(快速艦)三百艘,汲水小船三百艘,由洪荼丘負責建造,並規定於1月15日動工,限期完成。
同年,高麗國王崩,世子即位,元世祖忽必烈把皇女嫁給高麗新國王。這位高麗國王在位期間曾先後十四次入大都朝拜。
高麗王不敢怠慢,徵集工匠役夫,責令限期造出所需船隻。由於伐木造船,大樹被砍伐殆盡,山林荒廢;役夫大量被徵,導致田地荒蕪,一時之間,國內民眾怨聲載道。高麗王害怕過重的負擔導致民變,請求每船留五十人,其餘放歸鄉里事農。工匠數量減少,但完成任務的期限並沒有變更,趕工期所製造出的船隻,遂按高麗船式而非南宋船式建造。
6月,九百艘軍艦如期完工。
元世祖忽必烈遂任命徵東都元帥祁都、右副帥洪荼丘、左副帥劉復亭,統帥蒙漢軍兩萬人、高麗軍五千六百人,加上高麗水手六千七百人,共計近四萬人,從高麗南部港口出發,直指日本。時值公元1274年,是為元朝至元十一年,日本文永十一年,所以這場戰爭被日本稱為“文永之役”。
元朝聯軍的核心部隊是蒙古軍團,該軍團軍紀嚴整,每十人、百人、千人、萬人各為一個戰鬥方隊。此外,元朝的火器技術在當時處於領先水平,曾以其震恐歐亞大陸。
公元1274年10月5日清晨,對馬島的八幡神宮突然遭遇火災。面對如此不詳的突發事件,對馬島陷入嚴重的不安之中。
這種不祥的預感最終成為事實。
下午五時左右,兩天前從高麗出發的元朝四萬聯軍部隊,搭乘九百餘艘船隻,在對馬島海面出現。
一時間,元朝紅色的軍旗籠罩海面。
一直對蒙古入侵保持警惕的對馬守護允宗助國父子立即帶領八十騎兵星夜馳往,組織抵抗。允宗助國在第二天早上派通曉日、漢雙語的使者前往聯軍陣營,打探對方此來用意。使者來到蒙古軍帳,旋被斬殺。
隨後,雙方展開激戰,但由於眾寡懸殊,允宗助國及其嫡子、養子共十二人戰死,對馬守護軍全部被殲,幾個小時後,元軍順利攻佔整個對馬島。
之後,元軍一方面布兵佔領對馬島,一方面派出軍艦在其近海尋殲日軍,兵鋒指向壹岐。
允宗助國的部下小太郎和兵衛次郎兩人僥倖逃出對馬,把元軍襲來的訊息傳到博多。
10月14日下午,元軍數百人從壹岐西岸成功登陸。
壹岐守護代平景隆率御家人百餘騎頑強抵禦。雖然在壹岐方面日軍防衛力量有所加強,但是元、日軍事裝備並不在一個等級,蒙古人的箭弩有效射程超過兩百米,而日本方面卻無法做到。日軍藉助有利地形經過一番防守,終於在第二天徹底戰敗,平景隆以自殺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抵抗。
壹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