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
神諭回答說:“在所有的凡人中,蘇格拉底是最聰明的。”蘇格拉底聽到這件事時,大為震驚(蘇菲,我想他一定曾經放聲大笑)。他直接去找城內公認聰明出眾的一個人問問題。但是當此人也無法給他一個滿意的答案時,蘇格拉底便知道神諭是對的。
蘇格拉底認為人類必須為自己的知識奠定鞏固的基礎,他相信這個基礎就是人的理性。由於他對人的理性具有不可動搖的信念,因此他顯然是一個理性主義者。
正確的見解導致正確的行動
正如我先前講過的,蘇格拉底聲稱他受到內心一個神聖聲音的指引,同時他的“良心”也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他說:“知善者必能行善。”
他的意思是人只要有正確的見解,就會採取正確的行動。也唯有行所當行的人才能成為一個“有德之人”。我們之所以犯錯,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何者是對的。這是人何以必須不斷學習的原因。蘇格拉底想為是非對錯找出一個清楚明白,而且放諸四海皆準的定義。他與那些詭辯家不同的是,他相信辨別是非的能力就存在於人的理性中,而不存在於社會中。
你,也許會認為最後一部分有些大過含糊。讓我們這樣說好了:蘇格拉底認為,人如果違反自己的理性就不會快樂。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樂的人就會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會為惡。因為世間哪有人會想要成為一個不快樂的人?
你怎麼想呢?蘇菲。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對的事,你還會活得很快樂嗎?有很多人撒謊、舞弊、中傷別人,而他們本身也深深明白這些行為是不對或不公平的。你想這些人會快樂嗎?
蘇菲看完有關蘇格拉底的信後,匆匆將信放在餅乾盒內便爬出密洞。她想在媽媽買菜回家前進門,以免媽媽囉哩囉唆地盤問她的行蹤。再說,蘇菲答應要幫媽媽洗碗。
蘇菲剛在碗槽裡放滿水,媽媽就提著兩個大袋子,跌跌撞撞地走進來了。也許是因為這樣,媽媽才說:“蘇菲,最近你很心不在焉。”
蘇菲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脫口就說:“蘇格拉底也是這樣啊!”
“蘇格拉底?”
媽媽睜大眼睛看著她。
“他因此而非死不可,這真是太悲哀了。”蘇菲悠悠地說。
“天哪!蘇菲,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蘇格拉底也是。他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然而他卻是雅典最聰明的人。”
媽媽差點說不出話來。最後,她說:“這是你在學校裡學到的嗎?”
蘇菲用力搖搖頭:“我們在那兒什麼也學不到。教師和哲學家的不同之處在於老師自認為懂得很多,並且強迫我們吸收。哲學家則是與學生一起尋求答案。”
“瞧,現在我們又回到兔子的問題了。蘇菲,我要你告訴我你的男朋友究竟是誰。要不然我會認為他腦筋有點問題。”
蘇菲轉過身來,背對著碗槽,手拿著一塊洗碗布指著媽媽:“腦筋有問題的可不是他。不過他喜歡讓別人傷一傷腦筋,讓他們脫離窠臼。”
“夠了!我看他有點目中無人。”
蘇菲轉回身去。
“他既不是目中無人,也不是目中有人,他只是努力追尋真正的智慧。一個真正的小丑和其他紙牌是大不相同的。”
“你是說小丑嗎?”
蘇菲點點頭。“你有沒有想過一副牌裡面有很多紅心和紅磚,也有很多黑桃和梅花,但只有一個小丑。”
“天哪!你看你多會頂嘴。”
“你看你問的什麼問題嘛!”
媽媽已經把買來的東西都放好了,於是她拿著報紙走進起居室。蘇菲感到,她今天關門的聲音比平常都大。
蘇菲洗完碗後,就上樓回到自己的房間。
她已經把那條紅色的絲巾和積木一起放在衣櫃的上層。現在她把絲巾拿了下來,仔細地看。
席德……
雅典
……廢墟中升起了幾棟高樓……
那天傍晚,蘇菲的媽媽去拜訪一位朋友。她一出門,蘇菲立刻下樓,跑到花園中老樹籬內的密洞。她在裡面發現了一個厚厚的包裹,就放在餅乾盒旁。蘇菲拆開包裹,裡面是一卷錄影帶。
她跑回屋裡。一卷錄影帶!這次特別不同。哲學家怎會知道她家有錄放影機?錄影帶內又是什麼呢?
蘇菲將帶子放進錄影機。電視熒屏出現了一座面積遼闊的城市。當攝影機鏡頭帶人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