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部分(第3/4 頁)
語氣也轉冷道:“閣下原來真是反賊劉邦派來的奸細!
哼,想作說客勸本王歸降劉邦那斯?簡直是廢話!項王待本王可是不薄,不但沒殺我家眷,反封我為王,對我禮遇周全,我卻怎會背叛他呢?再說劉邦那斯,他算什麼?一介地痞流氓而已,他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可全是靠運氣,他有什麼資格作我章邯的主子呢?我是背叛了大秦,可那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我可沒做錯什麼?好,閣下要與本王單手打獨鬥是吧!本王就成全你!拿我天矛來!“話音甫落,即有楚兵扛了一柄烏黑的長矛來,卻不正是章邯賴以橫行天下的天矛?
說起這天矛,前書已略有簡介,這裡再作詳述一下,也可讓看官多瞭解一些章邯身世來歷。天予與地盾本乃盤古大師當年所用兵刃,血魔與盤古大師一戰,盤古大師就是用此兩件神兵打敗對手的,後來盤古大師因看破紅塵出家做了和尚,因此兩件神兵,因此兩件神兵殺傷力太大,也便拋下了九宮山的魔天崖,自此很長一段時間兩件神兵就再也沒有重現人間。
不想數千年後,章邯祖父章允因無意失足魔天崖,因禍得福,被他尋著此兩件寶物。
章允本乃秦國一文臣,尤其精通古文字的研究,得了天矛地盾後,他見兩神兵上都刻有文字,經多年研究,終於被他譯通,得知兩神兵上所刻文字乃一套當世絕學,心下不由大喜,想著練成了上面所載武學或可以脫困出得魔天崖呢!
自此這一本從沒習過武功的文士便終日沉浸於修練天予地盾所載武學之中,因他也曾看過不少醫書,頗通醫理,知曉經胳穴道之位,這一來幾年後倒也被他練成兩神兵所載的“天道罡氣”和“天矛地盾十三式”,憑此所學也終於被他出了魔天崖。
重回朝延後,章允也憑其一身所學由一名文臣變成了一名武將,打遍天下無敵手,在朝中紅及一時,可禍福難料,因章允在魔天崖底為求脫困強練神功,以致傷了經脈,才復出朝政不到兩年,因傷勢復發一命嗚呼,從此章家所得絕學因後人一代資質不如一代也便無人練成神功,章家也便哀敗了。
直到章邯這一代,因其天賦神力,悟性極高,又自小好武,資質不錯,其父才把兩神兵上絕學相授,據其祖傳手稿所載。數年之後,卻也被章邯練成了“天道罡氣”和“天矛地盾十三式”。
然章家在朝中氣勢已落,又有趙高這奸賊弄權,胡亥即位後又是昏君一個,章邯一時也是空有一身絕學而無英雄用武之地。
直到陳勝吳廣起義,朝政危急之際,趙高見他武功過人,又深悉兵法,於是舉薦他作了秦軍統帥,章邯才顯露頭角。
成為秦軍統帥後,章邯憑其一身所學所向披靡從無敵手,只是兩次三番的敗在了項羽手下,所以除了項羽,他可說再也不服第二人,對自己武學甚為自負,更何況那天矛地盾本為神兵利刃,妙用無窮,讓他更為氣洶呢?
當然對這天矛地盾的來歷章邯祖父章允也是不知,章邯自是更加不知了。董公見了章邯手中那烏不溜湫的天矛,心中微微一震,原來這毫不起眼的一支長矛到了章邯手中卻倏然釋發出一股逼人寒氣來。再看這麼一支只有一丈八尺來長,直徑不到十多公分的長矛競由四名精壯大漢抬著,可見其重量卻是不輕,而章邯拿在手中卻如無物,面不紅氣不喘,可見他武功確是已入一流高手之列。
董公心下暗暗戒備著,也拋了手中長劍,緩緩取出了懷中的量天尺,雙目直盯著章邯,神色凝重之極。
章邯目中閃出一絲複雜難言的神色,卻是突地問董公道:“你是秦人?”
董公聞言微一錯愕,冷哼一聲,沒有答話。
章邯目光迷離的沉吟了片刻,語氣忽地轉冷道:“閣下進招吧!”
董公也毫不客氣,手中量天尺一抖,身形同時縱身,向章邯發動了攻擊。
圍觀楚兵皆都劍拔弩張,在四周成包圍之勢,以防董公出逃。
項思龍在旁冷冷看著,神態雖顯漠不關心,卻是暗暗留神,以防不測,可以隨時出手相救董公,因為他看得出董公不是章邯敵手。
對董公的攻勢,章邯似毫沒放在心上,直待對方量天尺攻至距離身前只有一尺多遠時,才把手中天矛輕輕一晃,格擋住了對方攻勢。
“當!”的一聲器擊聲響,董公被對方矛上傳來的一股反震力道震得身形向後暴飛,直打了兩個迴旋,才翻落地上,面色顯得有些蒼白。
章邯眉頭也是微微一揚,讚了聲“好”
道:“量天神算果然名不虛傳,競能接下本王一記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