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安家落戶,小日子揚帆起航(第1/2 頁)
雙水村歸應天府管轄,距離應天府城將近百里。
元末大亂,各處殺的血流成河。
應天府這裡以往叫做集慶路,歷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
所以這裡人口損失也很嚴重。
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後,就開始移民。
將人口多的江浙等地方的人,往應天,以及正在營造的鳳陽等地遷移。
緩解別處人地壓力,促進應天等地發展。
雖然到了這個時候,應天附近大規模的移民已經結束,但各地還是有著小規模的移民。
因此上,梅殷的到來,並沒有在雙水村這裡,引起什麼轟動……
……
“這裡是菜園,這裡是你分的五畝田地。”
在雙水村甲長的陪同下,上面下來的胥吏,給梅殷指點了他所分的菜園、田地。
以及那座破舊的屋子。
洪武朝進行移民,給了不少的優惠政策。
比如會給移民之人田地,種子,房屋,農具,甚至於連耕牛都有。
當然,耕牛這種大物件,朝廷手裡也沒有那樣多。
只有少部分人能分到。
其餘的就用其餘牲畜家禽來代替。
比如梅殷被分的雙水村,家家戶戶分的都是豬。
這也是為什麼他剛一進村,就聞到那上頭的味道的原因之所在。
也是他會被分到這裡的緣由。
給梅殷交代了一下這些事情,胥吏就匆匆的離去了。
竟是一刻都不想在雙水村多待。
原因無他,味道實在太上頭。
梅殷嚴重懷疑,親軍都尉府的那些人不親自下來安排這些事,只是來到縣裡之後給了手續,讓縣中胥吏來做安排剩下的事,不是擔心自己的身份被暴露,而是不想過來聞這上頭的味道。
胥吏離開之後,趙甲長帶著梅殷,給梅殷說了一下水井的位置,以及洗衣服的地方,又說了一些注意事項,就離開了。
對待梅殷並沒有太熱情,也不顯得生疏,就是一副公事公辦的樣子。
洪武八年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有在全國大規模的推行裡甲制。
但應天府,以及鳳陽等重要的地方,已經施行了。
具體來說就是十戶為一甲,十甲為一里。
方才那趙甲長,就是雙水村的甲長,梅殷歸其管轄。
當然,雙水村人口不少,有好幾個甲長,趙甲長只是其中一個。
胥吏,甲長都離開了,梅殷這裡也安靜下來。
暮色之中,他打量著自己的家當。
一共三間的茅草屋一座,還少了門窗,不知道是年久失修,還是被先來的人給摘走了。
圍牆就更不要想了,看樣子之前也是有圍牆的,但早就已經坍塌,只留下來了一些痕跡。
種子,農具,餵豬的糠等東西若干。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一些屬於他的口糧,一些被褥。
當然,還有一大兩小三頭豬。
這就梅殷的全部家當了。
條件是真艱苦。
這一方面是朱元璋想要他吃苦,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梅殷過來的太晚。
好的房屋等東西,都被大量的先來者給分走了。
打量了一下自己家當之後,梅殷趁著天色還沒有徹底黑下來,趕緊到屋子裡稍微收拾一番。
先把豬拴好,這是他的重要家當。
此時天冷,除了這三間沒有門窗的草房,梅殷也沒有別的容身之處。
因此上,將三頭豬給拴在最西頭的那間屋子裡。
至於為什麼是拴而不是關,是因為這房間裡空空蕩蕩,連個可以做隔離的東西都沒有,根本沒有辦法關。
為了避免第二天一睜眼,發現豬和自己睡在一起的事情發生,梅殷只好將之拴在那裡。
這些都好說,最難以解決的,是門窗缺失的問題。
若是夏天,倒還容易湊合。
可現在是正月,晚上天氣冷的厲害。
沒有門窗,晚上睡覺寒氣直往屋子鑽,人凍的根本就睡不著。
梅殷在自己的這些家當裡,挑挑揀揀,想要看看有沒有什麼可以用來湊合的東西。
最終也只能是將那顯得有些殘破的草蓆拿出來,堵住他睡的、東頭那間屋子的窗戶。
至於西頭的窗洞,以及門,實在是無能為力,只能湊合一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