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4彼 得 原 理(9)
於是員工開始感染一種病態心理,他的安全感越來越依賴法則、規定、慣例和有關他職務的紀錄。漸漸地,他便顯露為無知、刻板甚至惡毒的組織偏執狂。他極度重視組織內部的結構、程式與形式,對工作表現或公共服務的品質與效率反而漠不關心。
“平庸社會”對官員施壓,要求他們以正確的方法、小心謹慎的態度,維護組織中的各種慣例。於是他一味墨守僵化的官場作風,而且對既定程式不知變通,只是盲目服從。
由於他將全副精力投注於服從規定之上,所以根本無暇顧及工作成績,更別說為大眾提供服務了。
在層級組織中躥起的官僚,往往得力於他們的負面特質。所謂的“能幹”是指不打破常規、不興風作浪。拖延(sluggish)、隱密(secretive)、多疑(suspicious)是官僚們的天性,也是他們的“三S〃詭計。
如此,每個排隊木偶就逐漸養成“個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心態。他會兢兢業業地做好分內工作,卻對所屬部門、公司、社會、國家的蕭條與腐化袖手旁觀,不聞不問。
經過包裝的木偶政客
當“體系蕭條”跌至谷底時,“平庸社會”的政治領袖就按照自己的形象,為排隊木偶塑造一個領導人,以掌握政治領導權。這和大量生產、包裝、銷售商品所用的技法如出一轍。
當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還是總統候選人時,他創下了一個新紀錄,即成為有史以來最注重包裝的政治人物。
他的競選總部進行廣泛的民意調查,並多方收集資料後交給電腦處理,電腦彙整出的報告,成為公關人員研究選民想聽的政見基礎。
然後,尼克松在一連串電視廣告上發表這些政見,將它們直接傳達給對這些政見有興趣的民眾。
這是史無前例的政治營銷手法:找出顧客的需求加以包裝,然後告訴他們,這就是他們想要的東西。
站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來說,從最好到最壞的產品或者政客都是用這種方法推銷出去的,這個營銷策略賣的是形象、包裝、品牌,而非內容。
有趣的是,尼克松的競選對手休伯特?漢弗萊(Hubert H�Humphrey)竟然沒有批評尼克松的競選策略。
在長期接受電視奶水的滋養之後,排隊木偶做好了萬全準備,他們可以將經過包裝的政客,視為有實力的總統候選人了。
遺憾的是,“經過包裝的木偶政客”大多會反映排隊木偶的價值觀,而後者則是體系蕭條下的產物。於是,這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從地位最低的小職員,到貴為一國之尊的元首皆包括在內。
在一個發展完全的“平庸社會”中,沒有真正的領袖。具有領袖頭銜的人,其實是最徹底的跟隨者。
民意調查和電腦左右了領袖的行為,如果口味多變的一般大眾像期待其他新產品一樣,期待“新配方”和“含有特殊成分”的產品,他們多變的口味為什麼不適用於對領導人的期待呢?
民意調查顯示,人們需要一個屬於群眾的人,於是他們會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在烤肉、看電視、拍撫寵物、打高爾夫球的總統。
當人們口味翻新,不再對舊形象感興趣時,他們就會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全新的總統,一個設計了新發型、新演說技巧、新形象、新口號的總統。
因此,在不斷升遷的層級組織裡,即使是最高階的領導,也只是一個排隊木偶,領導和隨從,在行為上難以區分。彼得處方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4彼 得 原 理(10)
為了避免人們都成為排隊木偶,扭轉“體系蕭條”的頹勢,彼得博士提出了“彼得處方”,提供了六十六則改善生活品質的秘訣,讓讀者可以透過自我表現,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不斷向前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而非向上攀緣、爬到無法勝任的職位,藉此擺脫彼得原理的陷阱。
彼得處方一:彼得熱身運動——重振活力在於運動。
彼得處方二:彼得靜心術——每天度個心靈假期。
彼得處方三:彼得全面檢視原則——列出你最喜愛的活動,有選擇地實施。
彼得處方四:彼得潔淨計劃——清除過去生活所造成的陰影。
彼得處方五:彼得追求法——做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彼得處方六:彼得驕傲感——時時犒賞自己。
彼得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