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部分(第2/4 頁)
平時走的多近,劉璋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不讓他去吧?要知道,不是隨便去的,這個人必須要和劉備進一步苟合,不派自己人,不派同樣充滿慾望的法正派誰去呢?
所以,張松所幸直接提名法正,至於如何解決,那就看法正的了這點困難那就不是什麼事——對於法正來說。
因為劉璋是個好人,雖然有戒心,但是也很容易相信人。
法正的策略就是——不去:松乃舉正,正辭讓,不得已而往。
也就是說,張松推薦了法正,可是,法正卻告訴劉璋,自己不想去,反覆退讓了幾次,這才不得已前去,注意,是不得已哦!
劉璋相信了,一個很簡單的欲擒故縱就把劉璋給忽悠了。
一個人如果太著急幹成某件事,或者說急於擺脫某種尷尬的境地解決危機,那麼他上當的機率就越大,劉璋就是屬於這種情況,在相信張松和法正沒有太大的問題之後,他終於在這份最終斷送自己基業的計劃書上簽字畫押了。
而斷送自己的第一步就是派遣法正和副手孟達率領4000將士,前去和劉備會和——這裡提一句,雖然孟達是法正的副手,可是也只是差在一個名分上,這4000人,是一人2000的部署,並駕齊驅,孟達也是這麼認為的,其實他也是一個很有慾望的人,所以,在法正死後,他一直有一種不滿的情緒,那就是自己得到的和法正得到的相差太遠,這也直接導致了最後反叛歸順曹丕。
這都是後話,目前的情況就是這樣,劉璋完成了自掘墳墓的第一步:三賤客先後和自己的上司接上頭了,下一步就是要謀劃怎麼摘取劉璋的果實。
不過在這之前,法正還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對劉備做一下確認,看看他是否資格做自己的老大,劉備,只不過是透過了張松的考核,眼見為實,正好藉著這個機會見識一下啊。 。。
25—07:今天你臥底了嗎(6)
在正式“苟合”之前,法正一共和劉備接觸了兩次。
劉璋這次的派遣是第一次。
對於後來法正先生“紅杏出牆”的行為,官方的解釋是,其實在這之前法正並沒有要背叛劉璋的意圖,只不過是透過這幾次零距離的接觸才被劉備感化,“自願”投入到光明的陣營中。
沒有辦法,追求“以德服人”的中國人,在歷史上勝利者往往也是正義的化身,只要你不要太齷齪,取得勝利之後知道修飾自己,那就沒有問題了,尤其是對於劉備的手下來說,人家的主子可是大名鼎鼎的“君子劍”,可是,實際上哪有那麼單純啊,因為巧合太多了——
首先,張松和法正之前就是死黨,在這個屬於人生重大轉折點的問題上不可能不通氣;
其次,法正本人也是鬱郁不得志,不可能會有耐心繼續等待下去,尤其是在機會已經降臨的情況下;
最後,雖然劉備人緣很好,可是,基本上還是一窮二白,至少比劉璋手裡的牌面差不少,能吸引的多為在野人士,法正和張松在落魄,可是還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境地,劉備,值得他們去冒這個險嘛?所以,他此時此刻的魅力還沒有大到這種程度,要不然公司規模還將擴大一倍以上。
當然了,如果倆人早有意思的話就另當別論了。
所以,一種比較謹慎,也是最有可能的一種的事實是:法正的第一次出使,實際上是和劉備的一種交流和溝通,他和張松一樣,也是要確定一下這個劉備是否具備拿下四川的胸襟和能力,當然了,最關鍵的是劉備是否可以給自己什麼承諾。
從結果來看,這次會談是成功的,法正在劉備那裡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所以,他回去之後就和劉璋彙報,大肆表揚了劉備一番,而在和張松的交流中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場,那就是不遺餘力的成為臥底,和張松一起,為蜀漢帝國的另起爐灶不遺餘力的賣命。
大約是天道酬勤吧,老天似乎也是站在了劉備這一邊,當劉璋確認了曹操對張魯的征討計劃後更加恐懼了,於是,法正趁熱打鐵,趕快履行之前張松的職責——主動推薦劉備作為外援。
於是,病急亂投醫的劉璋短暫的懷疑之後便迷失了方向,慌慌張張的派遣法正第二次出使和劉備談判。
再度來到了劉備的地盤,在應景的表述了一下劉璋的意思(畢竟,正式的使臣不可能就法正自己來,總要有一個副使吧?總要有幾個跟班吧?所以,面子上的事情還是要講一下的),等到劉璋的耳目被撤掉以後,法正就開始全盤托出自己的計劃了,要不怎麼說是“陰獻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