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部分(第2/4 頁)
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聞志行萬里者,不中道而輟足;圖四海者,匪懷細以害大。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窺闟,戚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借乎?乞息六師,以威大虜,早定中夏,垂耀將來。”
——當然了,人家直到說點好聽的,還把大敗劉備的光輝套在了孫權的身上來警告他:冷靜點吧哥們,衝動是魔鬼啊!
孫權也知道這種行為有點*了,自己真要這麼有本事的話早就把合肥給打下了,所以,趁著陸遜的這封給足了自己面子的勸諫信,來了一個就坡下驢,終止了這個愚蠢的計劃——如果是張昭的話會怎麼樣呢?孫權是準備放水還是放狗呢?
但是,
這一次的主動叫停不代表孫慶安就死心塌地了,因此侮辱和刺激實在是太深,打擊了一個新皇帝的自信心,所以,他是憋足勁報復的。
只不過,後來報復的方向有點跑偏,靶子樹在了自己人的身上。
42—11:博弈,悽風冷雨(5)
被公孫淵耍了3年之後,也就是235年(嘉禾四年),孫權又出手了。
不過目標換成了站在公孫淵身後的高句麗:
小樣,你不是出賣我嗎?我也要讓你嚐嚐被人揹後捅一刀的滋味!
說是聯合行動,
其實就是拿錢僱傭高句麗人幫自己收拾公孫淵,能不能打下來是次要的,反正要在後面騷擾他。
但是,
曹魏自從公孫淵計劃流產之後就一直很上心孫權的海上小動作,所以,早就和高句麗打了招呼了:我控制得了公孫淵,我也可以控制你,如果孫權想過來玩什麼花樣的話你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吧?給我送過來!
結果,
孫權的使臣過去之後一看曹魏使者已經先到一步了,大吃一驚,好在他們也不想得罪孫權,於是就把這幫人給攆了回去,並且警告:不要讓我們夾在中間難以做人,回去吧。以後不要再來了,再來我就不給面子了。
按理來說你該識相了吧?但是,有刀有槍你不練你非要練“賤”,上劍不練偏要練下“賤”,孫權就是這樣子,他以為高句麗人怕自己或者感覺上炮不到位,還想要更多的酬金,於是,在僅僅過了1年,就又派了一批使臣前去聯絡夾擊高句麗的事情,結果,高句麗人受不了了,像個娘們一樣,真是頂心頂肺,算了,一了百了吧,於是就把這批倒黴的使者們全部殺掉上繳,以表明自己的忠心。
公孫淵的鬧劇再度上演,區別在於,這一次被更低階的高句麗人給玩了。
但是,1年之後,孫權的心情好了一些,因為公孫淵的種種卑劣做法讓曹魏也無法忍受,終於出兵攻打,於是,沒有任何禮義廉恥觀的公孫淵火速派使臣向孫權求救,不管是人過來還是牽制一下都行啊。
對於小人公孫淵,滿朝文武一致認為應該誅殺殆盡,為無辜死去的將士報仇。
但是,又被孫權拒絕了,他很和氣的對來使說:不要急哈,你們放心,我一定和公孫老弟共存共榮(真是噁心啊),沒有多久就會出兵的。
孫權當然不會這麼好心,等到公孫淵被滅之後,那隻“援軍”晃晃悠悠的真的出現了——難道是祭奠一下他那公孫老弟的在天之靈嗎?
比起之前之前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派使臣出訪的江東人來說真的是大相徑庭。
他不是有意的,但是他是故意的,反正也沒有辦法誠信合作了,那我就看著你滅亡好了。
最後,“遼東受降”高地爭奪戰就此畫上了一個句號,其實說他是鬧劇也可以,但是,之所以我還要說它是一場戰爭是因為這畢竟是孫權和江東世族的一次PK預演。
在這一次預演中,也就是為下一起戰爭埋下了伏筆,因為大家雖然把孫權給勸住了,但是,弄得很不愉快,說到損失的話,孫權證明了自己的衝動一面,並非每一次的決策都是有如神助,權威性有些下滑,也讓世族們抓住了把柄:看看,不聽我們的話吃虧了吧。
所以,以後更是要堅決的給孫權挑刺。
而且本次世族的損失不是很大,所以,也放鬆了對孫權的“警惕”。
其實不然,這一次是因為張昭當了工兵連排雷的了,孫權的連環雷全轟到了他一人腦袋上(另外確實是孫權失察,有點理虧,不得不低調一些,不敢隨便拿人開刀,搞什麼大肅反),其結果就是張昭被徹底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