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絕對是專家了,孫策之前就是那他沒有辦法,這回雖然是靠著坑蒙拐騙佔了一個大便宜,依舊是沒轍,只好二次退兵,去收拾劉繇的其他地方部隊,由此可見,又一位人才被三國演義給埋沒了。
收拾別人就是輕鬆很多了,從梅陵打到湖孰,再到江乘,基本上是沒有敵手,大小通吃,最後,幹到了曲阿,也就是劉繇的老巢。
別看劉繇是老大,但是論起防禦戰的本事,笮融可以當他爺爺了,曲阿外面劉繇苦心經營的點點繁星般的據點和炮樓被孫策拔得乾乾淨淨,已經成為死城一座的曲阿頓時失去了他的戰略意義,而且劉繇是老大,斷然沒有堅定信念當王八的勇氣,只好硬著頭皮和孫策拉到外面來死磕。
這不是找死嗎?劉繇軍被打得落花流水,本人也是落荒而逃,至此,孫策平定江東的第一大戰役——劉繇征服戰取得圓滿勝利。
而後呢,就是一些善後的工作了,由於劉繇還有笮融,雖然已經成不了什麼氣候,但是還冒在角落裡面苟延殘喘,看著實在是礙眼,所以,小霸王頒佈一條發令——劉繇、笮融的部下投降,熱烈歡迎;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
這下子看到什麼叫做樹倒猢猻散,牆倒眾人推,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了,法令頒佈沒有多久,一時間蜂擁而至,徵得士兵20000人,戰馬千匹——過了很久很久,當週瑜伸手和孫權要兵的時候,孫權很寒酸的說,周將軍,您說的5000人一時間難以湊齊,但是30000人還是沒有問題的,過了那麼多年,也沒有太大的進展,不是說明孫權笨蛋,就是他對周瑜不放心,不敢給予太多的兵權啊。
這個態勢也宣告了劉繇集團已經破產,被孫氏企業資產重組兼併了,所以,再接再厲,孫策又把矛頭指向了第二個目標:王朗,平定江東的第二大戰役即將打響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5—07:小霸王平定江東(3)
王朗,這又是一個被三國演義給玷汙的人物——準確地說是給諸葛亮當了墊腳石了。本來是壽終正寢的,非要讓人家死在戰場上,馬革裹屍也行啊,還是被人罵死的,你說冤不冤?不知道王朗的兒子王肅看了以後心情會怎麼樣:人家也是一代經學大師啊!
話說得有點遠了,王朗是個牛人不假,但是亂世就是這個樣子,讓很多人都產生了錯位,本來是做學問的大家,非要去當一方諸侯,本來是舞文弄墨的,非要去守土一方。
王朗就是千百位錯位當中的一個,本來,他是因為“通經典”才被中央選中,成為郎中,接著就是按部就班的升遷——外放做官,累積經驗——回收,視政績和口碑升遷或者貶職,然後熬到退休,回家領著高薪,寫寫毛筆字,畫畫山水,種種花草,高興的話就養條小狗,最後,什麼都玩不動的時候,就躺在病床上,幾位苗條的女護士伺候著,幾位妙齡女秘書打字,由他口述寫個*玩玩。
如果沒有亂世的話,王朗的這輩子也就是這麼過來了,再加上“師太尉楊賜,賜薨,棄官行服。”所以,也是“舉孝廉,闢公府,不應。”,老實的過日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可以了。
但是,偏偏有人閒著沒有事,非要把他給搬出來,這個賤人就是陶謙,舉王朗為自己的茂才。
董卓之亂的時候,陶謙已經貴為徐州刺史了,而王朗呢,成了他的治中,正在天下大亂的時候,王朗建議陶謙不要像後來的袁術那樣畜生,表一下忠心吧,這才是雪中送炭啊,陶謙就按照他的意思辦了,政府果然“很感動”,主要也是為了拿陶謙做個典型,讓地球人看看當良民有什麼好處。
由於陶謙已經是徐州刺史了,所以名譽性賞賜更多一些,加拜為安東將軍,得到好處最大的就是王朗了,直接躍升為會稽太守。
這大概就是王朗的如意算盤了,亂世,還是找一個安靜的地方吧,北方太亂了,荊州早晚也會踏上這條不歸路的,陶謙雖然對自己不錯,但是徐州就是一塊燙手的山芋,早晚會血流成河,還是南方好啊,為此,不惜這既是山東人的身份:東海郯人,今山東郯城縣西南——山東人就是愛闖蕩啊,不是闖關東,就是闖江南。
王大師以為貓到南方,熬到退休就完事大吉了,熟料他倒黴得很,屁股還沒有做熱乎,就碰上了孫策這個搶地盤不要命的傢伙,眼看著收拾完劉繇就衝著自己來了。
怎麼辦?王朗有些驚慌失措,貓到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來,就是為了少打幾仗,結果呢,該來的還是要來!
大人,躲一躲吧,功曹虞翻建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