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部分(第2/4 頁)
擔當不了這樣的重任,要不這樣吧,您讓我當一個居巢長吧,慢慢鍛鍊一下,也可以不讓別人說什麼閒話。
袁術挺高興,看來這個孩子很聽話,不像孫策,野心太大,不好控制,於是就同意了。
其實周瑜是有著自己的小算盤的,之所以選擇出任居巢長,就是為了方便以後跑路——那裡離江東很近,大不了薪水不要了唄。
結果,建安三年,周瑜出任的居巢縣長,同年,就借道吳郡重新投靠到了孫策的帳下,牛逼哄哄的袁術就這麼被拋棄了。
周瑜背叛袁術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論起關係來,和孫策近得多了,以後打江山,孫氏企業有一半要記在他周瑜的名下的,說其為股東也不為過。還有一個人也在這個時候選擇了背叛,和周瑜一起跑路到孫策那裡就很說明問題了。
這個人就是魯肅。
一個聰明睿智,有著真知灼見的大政治家,又一個被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埋汰成傻乎乎的,被周瑜和諸葛亮轉圈忽悠的老好人。
好人不假,但是真正的魯肅並非笨蛋,有著很強的獨立意識,和孫策的關係也不似周瑜那樣緊密,所以,如何把魯肅給爭取過來,讓他真心為自己賣命,才是考察孫策政治素質和人格魅力的關鍵所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15—13:孫策的升級考試(4)
魯肅是臨淮東城人,家境很好,但是和那些四世三公的牛逼人類相比,魯肅家中往上數壓根就沒有在官場中混的,估計是不想趟這個渾水吧,安心的當著地方的豪強——說得不好聽一些,是惡霸一族,而且,也沒有出來過披著文化外衣的大學者。
到了魯肅這一代的時候,發生了一點改變,可能是父親死得早,所以這方面的祖訓影響不深的緣故吧,魯肅在天下大亂的時候,不僅是不好好整治家業(估計是個性上不適合當個刻薄的地主),反而是四處施捨,甚至是出賣土地賙濟窮人,這簡直是有點敗家了。
當然了,魯肅沒有那麼蠢貨,這麼做的目的只有一個——結交賢才,劉備也是這麼幹的,一個拿祖上的產業,一個拿叔父的獎學金,不過性質不同,一個是收買小弟,一個是找個有潛力的老大。
一通忙活之後,老大沒有找到,但是找到一個老大的中介人被他偶然的挖掘出來了。
這個人就是周瑜。
噌吃噌喝的人自然是佔了大多數,吃大戶嘛,中國人有這個習俗,何況魯肅是自願的,又碰上了天災戰亂,沒有辦法。
但是,周瑜絕對不是噌吃噌喝的,想想啊,已經是居巢長了,公務員怎麼會沒有吃的?
但是,周瑜很猛,不是自己來的,而是率領幾百兄弟前來尋求資助。
魯肅的反應是怎麼樣的呢?史書上的描述是很大方的指了指家中的糧倉:拿去!
很瀟灑,當時魯肅家中有糧倉兩個,每倉有糧食3000斛,周瑜這幾百兄弟可真不是吃素的,一點也不客氣。
周瑜當然對這3000斛大米不感興趣了,而是對魯肅這個人有了想法,別忘記,他也是喜歡結交賢人的。
在他看來,魯肅的表現很出色,有大將之風,不似一般的豪強,所以就主動和他交往,兩人由此結下了偉大的友誼。
對於這件事,偶是深表懷疑的,天災年代,雖然周瑜自己不愁吃喝,但是作為老大,勢必要養活手下的一批小弟,把他們餵飽了才會為自己賣命啊,不要以為周瑜是牛人就可以不食人間煙火了,即使他自己不吃,但是給他扛活的小弟們可都是俗人。
所以,很有理由相信周瑜率領人馬前來就是搶糧食的,說白了,就是打著政府的旗號來魯肅家收取保護費,誰讓魯肅窮的只剩下錢了呢?
當然了,也不排除是周瑜想試探魯肅一把,不過可能性很低,群眾演員的出場費不是小數目啊。
魯肅的反應得到了周瑜的認可,其實有這種反應也是正常的,你想想,正在曬太陽呢,突然來了幾百名不速之客跟你要糧食,還都是官差,你會怎麼幹?只要不是傻子,都會和魯肅一個反應的——至於心裡什麼感受,流了多少血,那就只有魯肅自己知道了。
但是,魯肅運氣好,周瑜不是那種一般的貪官汙吏,而是一個有抱負的貪官汙吏,所以二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個美麗的誤會,歪打正著了。
之後的魯肅轉了運,也許是被周瑜打劫這件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不能再這麼傻活了,一定要在官場上有個靠山,或者直接自己混進官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