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出征戰金烏,首輔陳恪,謹遵聖旨,望聖上凱旋!(第1/4 頁)
望著眼前提示,陸鳴淵心中已有猜測。
“怎麼了?”
齊暮雪見他發呆,不由出聲。
“沒事,就是在思考如何應對六國。”
陸鳴淵回過神輕輕一笑,表示無礙,但抬頭的時候,齊暮雪那張臉,還是讓他微微恍惚了一下,很快又恢復了正常。
或許是習慣了齊暮雪的語氣,即使是聲音不同,倒也無礙。
這面孔看久了,還真有種莫名的違和感。
齊暮雪表示理解:“不要太辛苦,有什麼事情,可以多問問內閣,還有陳恪,如今的他,已然是儒道心學的魁首,在儒廟的地位漸漸攀升,有望成為我大炎的第十二位聖賢。”
陸鳴淵點頭:“放心,等我處理完六國的事情,一定會想辦法幫你回到真正的身體裡。”
“嗯。”
陸鳴淵從宮殿中離開之後,對著門口備駕的御前太監吩咐道:
“叫兵部尚書王相公來一趟。”
“是。”
御前太監恭敬回覆。
所謂的王相公,其實就是他外公。
自從他登基之後,東宮府裡的幕僚供奉,全部都授予了官職。
他曾經的部下,基本執掌了三省六部的大權。
外公王和甫,則是官復原職。
內閣大學士兼兵部尚書,還是輔政大臣。
此外還有東宮府內務總管的蘇有淮,進入朝廷,擔任吏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加上個開府儀同三司。
這地位,儼然就是丞相的標配。
大炎朝不設立丞相,若是有,那就是首輔,可是即使是首輔,也不如開府的執宰,開府意味著可以自己招募門客處理政事,具有極大的自治權。
主要是陸鳴淵上位之後。
全國的官吏都要重新考核,跟大洗牌沒什麼兩樣,把永安帝的餘黨殘黨全部記錄在冊,這是一個極大的工作量。
陸鳴淵將這項工作,交給了蘇有淮。
至於監察大權,諫臺司,還有負責打造軍械的軍器監,陸鳴淵交給了兵家大才沈元溪。
至於陳恪就比較清閒,禮部尚書兼內閣大學士。
首輔之位,至今空缺。
陸鳴淵還沒有想好,將首輔的位置給誰。
其實最合適的人選,就應該是外公。
要資歷有資歷,要頭腦有頭腦。
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對方是自己外公。
陸鳴淵倒是不在意什麼名聲,隨便書院學子噴好了,任人唯親也好,一言堂也罷。
就是外公的地位,在儒廟很一般,不能起到拉攏儒廟的作用。
只能錦上添花。
需要拉攏儒廟,那陳恪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資歷問題。
結合剛剛齊暮雪說的,陸王心學已經在中土天下傳播開來,在不少小國盛行,在未來十年,隱隱有超過理學,成為天下第一大學問的趨勢。
這股資歷是遲早的事情。
這個首輔之位,自己力排眾議,也能給他爭取到。
“參見聖上。”
陸鳴淵思索之際,王和甫已經來到了御花園門口。
“這裡沒有其他外人,外公何必如此見外?”陸鳴淵笑道。
看著昔日冷宮的外孫,已經成為人中之龍,一國之君,大炎之主,王和甫頗為感慨,一時間老淚縱橫道:“外公是做夢都不敢想,你能穿上這身龍袍。”
昔日聽到外孫被打入冷宮的時候,他怎麼敢想,陸鳴淵能當皇帝?
那時能保住性命都不錯了。
只能說,自己的外孫,深藏不漏,事事謹慎,當得天命。
陸鳴淵聞言微微一笑:“這些年,讓外公擔心了。”
“抒情的話,我就不說了,叫我來,是有什麼大事嗎?”王和甫用衣袖擦了擦眼睛,極為認真道。
陸鳴淵道:“我想知道嘉裕關的所有訊息。”
王和甫聞言很是疑惑:“嘉裕關乃是我朝第一大關,易守難攻,有高山險阻,也是天下第一雄關,有何不妥?”
陸鳴淵解釋道:“我心裡有不好的預感,希望外公能修書一封,給守官將領,重新檢查嘉裕關的城門,加強巡邏,以及增兵前往,周圍的一舉一動,只要有一點動靜和情況,即可向朝廷彙報。”
“好的,我知道了。”
王和甫雖然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