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三、中醫為何要談體質?
中醫學理論對於人體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等方面,均有它的許多特點,可以概括為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兩個基本特點,這兩個特點和體質的內涵、種類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以下介紹相關中醫文獻對體質的說法:
1。 《黃帝內經·素問》:“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
2。 《傷寒雜病論》:“凡人稟氣各有盛衰,宿病各有寒熱……”、“假令素有寒者,多變陽虛陰盛之疾……”、“素有熱者,多變陽盛陰虛之疾”。
3。 《醫宗金鑑》:“人感受邪氣雖一,因其形態不同,或從寒化,或從熱化。”
四、以中醫的理論,體質的分類有哪些原則?
最早《黃帝內經·靈樞》有陰陽二十五人,分型比較複雜,臨床上很少採用。目前中醫對於體質分型主要是以陰、陽、氣、血、燥、溼之有餘與不足理論為根據。此外,在臨床上為了配合辨證治療,也有將體質區分為寒性體質、熱性體質、實性體質與虛性體質,現僅就寒性、熱性體質的特徵分述如下: 。 想看書來
寒熱體質(2)
1。 寒性體質:口不渴、喜熱飲、怕冷、怕風、手足厥冷、臉色蒼白、唇色淡、尿多色淡、大便下利而稀、舌淡、苔白滑、脈遲。
寒證患者多為慢性炎症病變、迴圈障礙的病變,為缺血、貧血、淤血、水腫等。
2。 熱性體質:口乾舌燥、喜冷飲、面紅耳赤、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苔黃糙、脈數。
熱證患者多為急性炎症病變,組織細胞腫脹、變性、壞死。
五、保養方法
(一)寒性體質
1。 首先從飲食著手:應多吃些熱量較高且易消化的食物,能適當地進補一些補陽的中藥。鹿茸、巴戟天、附子、人參(高麗參)、黃芪等當然最好,但如果服用不當反而會帶來一些副作用。所謂藥補不如食補,食補尤其不可忽視,茲列一些禦寒食品,例如羊肉、狗肉、火腿、牛肉、韭菜、生薑、辣椒、胡椒、栗子、核桃、荔枝、桂圓等,其中又以羊肉、韭菜、栗子、核桃等較易常食且有效。
2。 要適度地活動:適當地勞動及做些運動可改善末梢迴圈、加速血液迴圈,使手腳保持正常的溫度。
3。 要注意保暖:應隨天氣變化調節穿著,做好手腳的保暖,尤其冬天更要注意改善室內溫度、溼度及通風。
4。 搓按手腳:可經常按摩手腳或搓揉手腳等,可以改善手腳的血液迴圈、調節手腳溫度使之變暖。
(二)熱性體質
1。 首先從飲食改善:應多吃些熱量較低且可以退火、消炎、清熱的食品,能適當地進食一些滋陰清熱的中藥,如麥冬、知母、玉竹、沙參、百合、天門冬等當然最好,但如服用不當反而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因此,不妨改用食療,茲列出一些食品以供參考,例如梨、椰子漿、白木耳、綠豆、西瓜、冬瓜、絲瓜、*、西洋參、豆腐、苦瓜、蘿蔔等。
2。 保持每日大便暢通:大便乾硬是熱性體質常見症狀之一,甚者形成便秘,進一步誘發其他疾病。因此,儘量保持每日大便暢通,防止疾病產生。
3。 飲酒適度,不熬夜:酒屬溼熱之品,且大量飲酒容易導致肝火上升,熬夜會擾亂新陳代謝,致使自律神經失衡,兩者皆不利於熱性體質。
4。 穿著輕、軟、寬、舒:衣著以輕、軟、寬鬆、舒適為宜,對於面板末梢迴圈及熱量排除皆有幫助,對體溫偏高者較適宜。
六、飲食宜忌
(一)寒性體質
忌寒涼之物,例如犀角、熊膽、石膏、綠豆、西瓜、蘿蔔、冬瓜、絲瓜、梨、蛤蜊、*。此類食物可以退火、消炎、清熱、降低熱量,故多食不利。
(二)熱性體質
1。 忌辛熱刺激之物,例如干姜、附子、花椒、胡椒、肉桂等辛熱食物,能動火而耗氣,多則不宜。
2。 忌食油煎、炒、炸食物,此類食物可以產生較多的熱量,故不利於熱性體質。
七、另類思考
近年來,現代醫學中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有人提出所謂的個體化治療方案,這種思路與精神似乎與傳統中國醫學治病採用辨證論治的道理有些不謀而合。換句話說,對於同一種疾病,因個人體質上之差異,使得個體無論在生理、病理各方面皆有所不同,再加上年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