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部分(第3/4 頁)
說罷他卻大義凜然的站了起來,看了一眼父母,又環視了一週鄉親鄰里,一臉正氣的說道:“父親,母親,各位鄉親,難道你們忍心陷我於大不孝嗎?”
千百年來與世無爭,忠厚老實的李家莊鄉民們被邵仲永一番陷他於大不孝的言語嚇得目瞪口呆,一個個噤若寒蟬,但是他們心裡怎麼也想不明白,若是不讓邵仲永逃走怎麼反而是害他大不孝了?
“說得對,邵哥兒說的對,我們都應遠走他鄉,不要在這做個大不孝的人。”幾個青年不想淪為奴僕,雖然自己也弄不明白什麼小孝大孝的,卻也義無反顧的支援起邵仲永來。
在場的李家莊鄉民雖然覺得他好像不對,但卻又不知哪裡不對,也找不出話來反駁,一個個急的手足無措,想要阻止,又無可奈何。
賈寶玉在一旁看的目瞪口呆,以前只是聽說過詭辯,今兒個倒是親眼瞧見了,倒也算大開了一回眼界。
寶釵嗤笑道:“男人們讀書明理,輔國治民自是好的,只是如今並聽不見有這樣的人,讀了書,倒更壞了。這並不是書誤了他,可惜他把書糟蹋了,所以竟不如耕種買賣,倒沒有什麼大害處。”
咦?聽了這話,賈寶玉心中疑惑,寶姐姐不是最喜男人讀書考功名,熱衷於仕途經濟嗎?怎麼聽她今日這番話,卻好像也不盡然?她這話的意思竟是同後世某些重視道德修養過於文化知識的教育家不謀而合了。
黛玉方才還傷心的厲害,聽了那人詭辯,竟有些生氣,冷笑道:“總有許多無恥之人,做了無恥之事,卻還要尋求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以為能夠矇蔽世人,讓自己心裡好受些,卻不知這也不過是掩耳盜鈴,圖惹人笑罷咧。”
寶釵難得親暱的拉起了黛玉的手,贊同道:“顰兒這話極是在理,世人都言知己難求,今兒個聽你一席話,我卻從今往後只把你當知己了。”
賈寶玉沒料到因此反倒讓寶姐姐和林妹妹愈發親近了,卻也算因禍得福吧。
“走吧,邵哥兒,為了不做這大不孝之人,我們願隨邵哥兒一起揹負這小不孝之名,遠走他鄉。”
邵仲永這話倒蠱惑了好些人,一眾青年在邵仲永領頭下便要離開李家莊遠走他鄉。他們的父母被那一通大孝小孝說的雲裡霧裡,雖然不能理解,卻也當真不願看到自己的兒女為奴為僕,便楞楞的不知所措起來,將冒著兒女淪為李大財主奴僕的風險湊錢為三叔贖出土娃子的想法也忘了,竟也不去阻止。眾鄉親見他們的父母都不加阻攔,自己更不好出面阻攔了。
眾李家莊鄉民眼看著他們走出田間,便要回家收拾細軟遠赴他鄉了,卻在這時,只聽那從船上下來的仙女兒堆裡的俊俏公子突然說話了。
“你們不能丟下自己的父母,就這樣走了”
邵仲永等人一見攔住自己的竟是這個不知是哪裡來的外鄉人,並不以為意,冷笑道:“我憑你是哪裡來的富貴人家,今兒這是為了成全我等大孝,便是孔夫子復生,如何又能攔得了我們?勸你莫要多管閒事,還是趕緊上船趕路去要緊。”
說話間,邵仲永等人卻偷眼去瞧賈寶玉身邊的美人兒們,只覺的一個個美豔絕俗,讓人不敢直視,甚至見到她們之後,一向自視風流倜儻的邵仲永都有些自慚形穢了。
不過,見到這許多他們這輩子也不曾見過的美人兒,難免會有些幻想。一個個站的筆直,期許能得美人兒們一眼青睞。卻不曾想,這些美人兒們根本瞧也不往這裡瞧上一眼,一個個只望著她們中間的那個小白臉兒,千轉心思,萬般柔情也只在他一人身上,不由生出羨慕嫉妒恨之心,直恨不得將賈寶玉挫骨揚灰才能稍解心頭鬱悶。但是再看了看站在不遠處護衛的賈府家丁壯漢之後,又瞧了瞧自個兒的身子骨,這才只得暗自又把這口氣給嚥了下去。
“你們可曾想過,若是你們就這樣離開,你們的父母要怎麼辦?交不出田租,又沒有兒女為僕抵債,李大財主能放過他們嗎?”
眾青年聽了一陣猶豫,嘴中卻兀自強辯:“休要在這裡胡言亂語,你是想陷我們於大不孝嗎?”
“我不管什麼大孝小孝,我只知道大丈夫在世不能保全父母,臨危卻只想到自己逃走,就是不孝。”
“啊……”一席話正道出了一眾鄉民們心中所想,方才被邵仲永一通大孝、小孝弄糊塗的眾人也終於漸漸想明白過來。
“現下連父母都無法保全之人,還談什麼先祖啊、子孫啊什麼的大孝?現下遇此小難都無法讓自己脫困之人,談何在這兵荒馬亂之世立足?遑論抱負,遑論將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