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洪如龍吼,遍徹三界八荒,這是傳召三山五嶽截教門人之號。石磯娘娘正在水簾洞中焚香靜坐,聽見鐘聲催喚,不敢怠慢,帶了二徒,駕青鸞往東海碧遊宮參拜掌教師尊。三人坐在鸞背,風生兩腋,如飛雲掣電,不消半個時辰,已到宮前廣場,見碧遊宮今日與常不同,五十四道宮門大開,眾門人冠服整齊,魚貫而入,娘娘急忙下了青鸞,引著二徒,隨眾人往大殿上來。
入得殿內,見闡、截教二教門下弟子俱已雲集,有通天教主座下上四代弟子多寶道人、金靈聖母、龜靈聖母、無當聖母,有金光仙、虯首仙、靈牙仙、烏雲仙、毗盧仙、長耳定光仙、金箍仙,有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三仙島雲霄、碧霄、瓊霄三娘娘、西城山菡芝仙、彩雲仙、蓬萊島混元一氣仙餘元、羽翼仙、東海金鰲島九天君、白雲島金光聖母、火龍島焰中仙羅宣、丘鳴山火靈聖母、西海九龍島四聖道人、九龍島聲名山呂嶽道人等三千教主親傳弟子,俱已就座,斂聲靜氣,殿內人數雖多,卻是一片肅穆,鴉雀無聲。
娘娘忙也尋蒲團坐下,碧雲、彩雲二童自來未曾見過這等陣仗,怯生生站在娘娘身後,大氣也不敢出一口。
娘娘在蒲團上坐下看時,見東面蒲團上,玉虛門中燃燈道人、南極仙翁、九仙山桃園洞廣成子、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夾龍山飛雲洞懼留孫、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落迦山潮音洞慈航道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終南山玉柱洞雲中子,俱在座上,見娘娘看來,微微舉目示意。
大殿正中,碧玉為山,流水為池,八卦臺上,設了三張碧遊床,元始、通天兩位教主各據西東,上首一位老者,身穿葛衣,戴魚尾冠,白髮蕭疏,手中芭蕉扇輕輕搖動,神情瀟灑,這一位聖人乃玄都八景宮太上老君。
大師伯也到了,看來今日事有非常。娘娘心中一凜,將腰板挺了挺,坐得筆直。
玉罄一響,通天教主朗聲開言:“眾弟子,今日召集爾等,乃為一千七百年大較,成湯旺氣將盡,周室應天將興,汝等正逢其時,當有紅塵之難,恐不免喪身之禍,沉淪輪迴,不得解脫,故我請你兩位師伯來,共議封神榜,立三百六十五位正神,分為八部,執掌周天諸司。其殷周之際,忠臣義士、隨劫神仙,各依深淺厚薄,彼此緣分,按等分判: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淺薄,成其人道,仍隨輪迴之劫。汝等弟子,各要小心在意。”
眾弟子聽了,紛紛低聲議論,有多寶道人、南極仙翁在三位聖人身旁,多寶道人奉上筆硯,南極仙翁從袖內取出琉璃玉淨瓶,將瓶中神水倒入硯臺,那神水倒入硯臺,光華燦爛,有如金液,此水乃九幽定魄泉、地藏眼中神血、玉虛宮三光神水、碧遊宮天一神水和合而成,有凝神聚魄之功。凡世間生靈,不論人仙禽獸,若死後不入輪迴,必然漸漸消弭,歸於大化,以此神水書下真實姓名,元神魂魄方得堅凝不散。
元始天尊將榜文展開,提起筆來,微一沉吟,下筆如飛,寫了數十個名字,遞與通天教主,教主接過,也簽完了,送與老子過目,老子看了,取印鑑押上,兩位教主都用了印,老子將榜文彌封,復交與元始天尊手中,天尊命南極仙翁收起不提。
眾弟子在臺下,心中惴惴,畢竟不知何人上榜,何人無名。三位教主道:“今日立此封神榜,雖是天數所定,大較難逃,汝等弟子該有此難,也要各自修身定性,勿得自蹈烈火,致罹殺身之禍。”眾弟子躬身拜伏:“弟子等謹遵教主教誨。”
簽押已畢,老子、元始與弟子俱回,通天教主獨坐碧遊床,凝思運筆,寫了兩句:緊閉洞門,靜誦黃庭三兩卷;身投西土,封神榜上有名人。命龜靈聖母、無當聖母展開與眾弟子看。教主道:“今日立此封神榜,乃三界未有之事,成湯將滅,乃是天數,雖仙聖怎可逆挽?成湯之興,我教順勢而為,為此有今日之繁盛,吾弟子與人間亦多有瓜葛,須當體會我言中之意,勿得輕忽,庶幾可安身立命,證果有期。眾弟子各散去罷。”三千弟子齊聲諾諾,其中也有不以為然,意態輕浮者,當下眾弟子出宮門各歸海島,石磯娘娘與眾道友敘過寒溫,也自回山。教主心中暗歎,教龜靈聖母、無當聖母將兩幅字張掛在碧遊宮前,命弟子朝夕諷誦,自己退入內殿,只留金靈聖母一人在座前。
“徒弟,我身邊弟子之中,數你最知我心,你可知我為何獨留你在此?”教主看著鼎中嫋嫋香菸,悠悠問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