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日軍變精明瞭(第2/2 頁)
潛伏。
直接命令全軍撤離安州城,不久結了?
“既然沒戲,那就全軍撤退吧。”
何長纓又深深的看了一眼朝鮮南部的群山大地,在心裡暗暗的發誓,——爺總有一天,會率領大軍回來的!
小鬼子們,先讓你們得意兩天,你們都洗乾淨脖子,好好的等著!
津門,直隸總督衙門,內宅。
在安州城是夕陽西下,霞光滿天的時候,大清國的津門已經是夜黑來臨,繁星滿天。
李鴻章作為一個七十出頭的老人,此時漸涼的天氣已經不適宜他在院子裡養神,所以一家子能談事兒的人,就都呆在燈火明亮的屋子裡說話。
自從李鴻章勉為其難的接受了老佛爺的勸說,又重新挑起了清日戰爭總指揮的大旗,就立即忙碌的調兵遣將起來。
然而在這之前,有兩個懸而未決的遺留問題,卻一直沒有妥善的處理。
一個是關於鴨綠江防線的防禦構建問題。
光緒和朝廷裡面的主戰派,都是叫嚷著以義州為核心,沿鴨綠江東西兩岸為兩翼,進行安兵佈陣。
而李鴻章和北洋眾將,則是傾向於放棄孤懸在鴨綠江南岸的義州,全軍退回國內,在鴨綠江北岸建立防線。
對於這個問題,雙方那是眾說紛紜,各有說辭,都認為自己說的簡直太tm的有道理了,對方這個豬腦袋怎麼就是想不明白?
反正誰也說服不了誰,到現在還僵持在那裡乾耗著。
急得在義州的葉志超一天幾個電報催促,要求立即率領隊伍撤離險地。
另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戰後眾將的獎罰。
為了不再鬧出豐島海戰之後,敗將逃跑者反而被朝廷嘉獎的扇耳光的笑料,李鴻章一直把對於水陸各員的獎懲壓著不報。
而是先來梳理平壤戰役和大東溝海戰的詳情。
經過一個星期的時間,各種匯總的訊息都到了李鴻章的手裡,兩場大戰的林林總總,他總算是看清了裡面的七七八八。
“平壤的事兒,首先責任在於葉志超,他不該向肅州,安州,定州各處分兵太甚;弄得戰事起時,偌大的平壤的守軍還不到一萬餘人,不然左寶貴的井硯山和牡丹臺也不會丟得這麼快。”
作為總督衙門李鴻章的女婿加頭號狗腿子軍師,看完了匯總過來的情報,張佩綸首先開口說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