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九連城,江畔(第2/2 頁)
而且被幾大塊綿延十幾裡的江中高地,分隔成大小三道河流。
左江,中江,右江。
朝鮮那邊的左江寬度不過五六十米,平均水深不到一米,軍隊可以直接涉水過江。
中江寬度大約一百五十米,水深三米以上,而且水流急迫,只能架橋或者渡船。
九連城這邊的右江寬度不到百米,平均水深也只有一米,可以直接涉江。
看到何長纓的目光,江自康嘆氣的說道:“現在要是水季就好了,那麼這滾滾大江,倭夷就是渡船都不好行駛。”
眾將聽著直咧嘴,這tm不是廢話麼?
何長纓笑著說道:“如果日軍不想冒險用渡船逐批次運兵,那麼只能在這一帶搭建浮橋,強行渡江。”
聽到何長纓的推論,宋慶點頭說道:“何參將果然少年英雄,和我們這幫老傢伙的看法不謀而合;不過現在就是拿不準倭夷會選擇哪種方法渡江,還有就是在哪裡渡江。”
何長纓的目光順著九連城畔的靉河,望向對岸虎踞在靉河河口和鴨綠江邊的虎山。
滿山紅葉,蔚為壯觀。
在他的記憶裡,日軍就是選擇虎山江畔登陸,然後居高臨下的依著猛虎下山之勢,一舉蕩平了鴨綠江右所有的城池。
然而,這個話何長纓沒法說。
日軍最終是否選擇虎山登陸,只是在山縣有朋到達義州之後,反覆權衡後的決定。
援朝軍這隻蝴蝶扇動的翅膀,對日軍第二軍似乎還沒有什麼實際的影響,所以何長纓敢說有八成把握,日軍第二軍會在花園口登陸。
然而,援朝軍卻是早已深深的影響了日軍第一軍。
可以說不是援朝軍的三場大捷,殲滅了日軍第一軍近1人的兵力,日軍在整個朝鮮戰爭中的陣亡人數連450人都不到。
因為援朝軍的異軍突起,使得日軍第一軍在朝鮮戰役中,陣亡俘虜了近2300餘人,而整個清軍大約也就是損失了3餘人。
置換比大約為3比5。
而不是何長纓那個時空裡的450對3000,置換比為可恥的3比20。
“何參將不會說倭夷會從虎山登陸吧?哈哈——”
奉軍統領聶桂林似乎聽到了一個天大的笑話,放聲猖狂的大笑起來。
旁邊的眾將也都是露出一絲‘絕不可能’的神情。
何長纓看著聶桂林快笑成一朵花的大臉,都懶得搭理這個被李鴻章安插進奉軍,玩無間道的傢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