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個聲音(第1/2 頁)
在何長纓抵達九連城之後,第二天上午,宋慶也率領著五營毅軍抵達。
而依克唐阿的先頭馬隊隨即也在當天下午進入九連城,報知宋慶,黑龍江靖邊軍十三營將在次日到達。
此時的九連城,已經成為一座偌大的軍營。
有毅軍分統馬玉昆部5營2000餘人,分統宋得勝部4營2000餘人,宋慶親兵隊400餘人。
盛軍從朝鮮撤回來5000餘人,加上後續從津京調來滯留在遼東的馬隊5營1哨1300餘人,共計6300軍力,由聶士成接統,孫顯寅,呂本元會統。
在朝鮮的4000奉軍,除了援朝軍吃下的1000餘人,撤回大清只剩下近2000兵力。
東北練兵大臣安定,又從奉天新募了新右營步隊和新後營炮隊餘人,在九連城的奉軍兵力,總計2餘人。
而透過平壤戰役的損耗,左寶貴系的重要將領損失殆盡,奉軍分統聶桂林在前幾天從小路溜回義州,成為了奉軍唯一的高階將領。
這樣,北洋系透過何長纓和聶桂林兩人,就不顯山顯水的肢解吞併了奉軍。
蘆榆防軍經過了成歡,平壤兩場戰役,只剩4營近2000軍力,由聶士成統率。
仁字軍5營2500餘人,其中2000人都是前天剛從營口新招的農民,這兩天江自康正督促著這些新兵學放槍。
吉林練軍有步隊5營馬隊1哨,合計2000人;加上齊字練軍步隊4營1000餘人,馬隊1營500餘人,兩軍合兵共計3500餘人,由山海關副都統倭恆額統帶。
還有劉盛休部的4000銘軍,何長纓部的近3000援朝軍。
這樣,大清在鴨綠江右岸第一重鎮九連城,就集中了近萬的兵力。算上明日到達的依克唐阿部4000餘人,兵力已經超過萬有餘。
何長纓和一群援朝軍的將領站在九連城外的鴨綠江畔,望著對岸的石砌雄城義州城。
此時義州城裡,不但所有的清軍都撤離的乾乾淨淨,就連城內的百姓,很多也都跑到周邊的鄉下去避難。
而城裡的朝鮮官員和一營朝鮮守軍,也在兩天前離開義州,去上游百里外的水豐鎮集結。
這次平安道監司閔丙奭的隨軍,讓歷史已經有了很大的偏差。
在總督衙門的時候,何長纓和李鴻章簡短討論了之後,就立即給九連城吳威揚這裡發了電報,直接抽調了騎兵營的張風景連,由副營長劉光彥率隊連沿江北上,到蒲石河口南渡鴨綠江,和在太平灣等候的徐如,閔丙奭,閔泳駿匯合。
然後聯軍繼續沿江而上,到上游五十里處的水豐鎮駐紮,形成對鴨綠江下游的威壓勢態。
這樣,援朝軍在水豐一帶就集結了毛超營的一連騎兵,林雲瑜營的一隊騎兵,一隊炮兵,加上後勤部的一排士兵,閔泳駿的朝鮮軍。
總計近500兵力,和鴨綠江對岸的長甸城隔江遙望。
而閔丙奭則是在這些天裡,連續簽發手令,要求平安道各郡官員守城兵衙役捕快,全部集結到水豐,朔州兩城。
並且大量徵收各郡府的物資,招募新兵,準備用援朝軍提供的軍火,組建三營的朝鮮抗倭軍。
“團長,義州就這麼一槍未發的放棄,實在太可惜了。”
騎兵營參謀段熊波望著對岸的義州城,可惜的砸吧著大嘴。
“你們可能還不明白中堂的心思,中堂現在還在幻想著萬一日軍佔領了義州以後,說不定就會偃旗息鼓;”
何長纓臉上帶著淡淡的表情,笑著說道:“現在都是秋末了,過來一場大風,指不定第二天整個遼東都是漫山白雪,這樣中堂也好趁著冬天休兵,好好的跟東洋和談。”
“和談,和談,都打到家門口了,還想著和談;”
步兵三營副營長李博虎張嘴就開罵道:“麻痺,談他妹兒,依老——,我說,只管揍他孫子的!”
這話可有些犯忌諱了,眾將都在心裡暗爽,卻沒有一個人去接李博虎的話。
“你小子跟朝廷的主站派一樣,都是一群無腦的憤青,整天只喊著打殺,卻重來不掂量掂量自己和對手的差距;嗯,不過你又比他們強一點,他們只敢躲在狗窩裡,滿嘴放嘴炮,你是真的拿命來拼。”
何長纓前面的話,聽得李博虎極不服氣的大眼一瞪,‘憤青’是什麼玩意他不知道,可是‘無腦’這兩個字他可聽得懂。
不過何長纓隨即的轉折,就立馬讓李博虎一臉的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