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2/4 頁)
“你家二小姐,是個最慈心不過的人,只是被人欺負的狠了,不得不精明果決起來,母親這次讓我住進園子,其中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護著箏兒,畢竟我是長姊,又是超脫於侯府的大房女兒,有時候說話也方便些,母親還是忘不了,自己無法迴護二嬸兒的事情……”她的目光放的很遠,聲音裡帶了一絲嘆息:“母親常常和我說起,自己是獨女,沒有姊妹,嫁入侯府之後,和二嬸兒意氣相投,情同姐妹,沒想到不過是隨父親上任,卻成了和二嬸的永訣,她一直不甘心……”想到自家母親的懷疑,她深深看了貼身丫鬟一眼,終於又吞下,笑到:
“再說,誰說咱們在這裡沒好處的?”她伸了伸腰,重又躺下:“我雖然是祖母的第一個孫女,卻無奈是庶房所出,又出外多年,若不跟著老太君,伴著姐妹們住上一年半載的,誰又知道林家還有我這麼一位?再說園子大了規矩大,樂子也多呢……”她神秘地笑笑,對著芸心說道:“至於寄人籬下,你更不必擔心,你看著吧,明日母親隨行禮送來的用度銀子,必然只多不少,凡是沾了靜園那一位的事情,母親定然是不會含糊的!”
章節目錄 第62章 中秋(三)
翌日清晨;如箏特意早起了半個時辰;讓秋雁準備了豐盛的早膳,邀如詩一起用了;又各自帶了丫鬟去給老太君請安。
一進堂屋;便見宋氏坐在那裡笑著看她二人聯袂而來;如箏趕緊過去給二位長輩見了禮,宋氏笑著對老太君到:
“母親;我一看詩兒這氣色啊;就知道在箏兒院子裡一定過得舒心快意。”
如詩笑到:“母親所料不錯;女兒正是有點樂不思蜀了呢。”祖孫幾人說笑了一番,宋氏便帶著如詩的另一個大丫頭茉心並小丫鬟們將如詩素日所用的物件和四季衣物搬進了沁園。
如箏將宋氏讓進堂屋吃著茶說了會子話,宋氏細細叮囑了姊妹倆一番,便轉回自家府邸去了;如箏知道她剛剛返京,家裡也是千頭萬緒的,也就沒有強留,只是帶如詩看了自己的屋子,又問如詩平日裡作什麼消遣。
如詩笑到:“旁的我也不會,只是個書蟲罷了,有了二兄弟那一架子的書,也儘夠了,箏兒不必多費心,平日裡若是打絡子刺繡什麼的也算上我就是。”
如箏笑著應了,又叫人去請如書過來說話。
因為如詩的到來,八月裡最後的幾天過得極為歡樂,不知是不是宋氏不時來請安的緣故,薛氏近幾日在園子裡愈發沉寂了下來,如箏卻不敢大意,總覺得她像是在籌劃什麼,但又抓不住把柄。
漸漸的,秋風越來越涼了,這一天的午後,如箏照例約瞭如詩和如書在堂屋裡裡品茶賞桂,享受難得的清閒時光。
剛說了幾句話,如箏便透過挑起的簾子,看到外面慌慌張張跑進來一個小丫頭,在浣紗耳邊說了幾句,浣紗臉色都變了,抬腳就往門裡衝。
如箏心裡一沉,起身看著如如詩如書,臉色也有些發白。
“小姐……剛剛二門上來人說,二少爺在國子監被毒蛇咬了,安危不知,現下老太君也驚動了……”
聽了她的話,如箏身子晃了晃,又強自忍住,拼命地告訴自己要冷靜,要想辦法,可卻抑制不住內心的顫抖,還是如詩上前幾步,扶住她吩咐道:
“趕緊叫二門上的套車,我陪箏兒去國子監看看!”說著她又回頭對如書到:“書兒,你去回稟老太君,就說二少爺無大礙,我和你二姐已經去了,讓她老人家放心。”
如箏深吸了一口氣,感激地看著如詩,如詩面前笑笑,說到:“箏兒別怕,柏兒吉人天相自然沒事的,咱們還是先去……”
如箏點點頭,這才能夠思考,趕緊叫過一旁的夏魚:
“去,叫張叔快馬到仁信堂找大表哥和葉先生,讓他速速趕去救命。”說著眼睛又一轉,低聲叫過崔媽媽吩咐了幾句,便隨著如詩登上了趕往國子監的馬車。
一路上,如箏緊緊揪著手裡的絹帕,心裡轉過萬千個念頭,一會兒怕夏魚送信被阻,一會兒又怕葉濟世不在仁信堂中,就是不敢想如柏萬一……
她心急如焚,卻強忍著不讓淚水落下,似乎這樣如柏便能安然無恙似的。
如詩看她一路心焦,心裡也是一陣揪痛,雖然她離家時如柏還小,但前幾日他幫自己周全住處那溫文良善的樣子還是讓她一下子就喜歡上了自己這位隔房的二弟,此時她也只盼馬車能再快點,免得自己和如箏再受這種揪心之苦。
如箏一個勁兒讓車伕快走,一個時辰的路程生生縮短到了半個時辰,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