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4/4 頁)
推廣春秋三傳的日本學者努力要轉回正題。
“這是怎麼啦這?”有人問。
“儒家在搞分裂。”研究道家的人很冷靜的在一邊看。自從韓愈發表了一篇叫做〈原道〉的文章之後,佛道兩家自此對儒家就非常不諒解,此時一副隔岸觀火模樣,完全不打算站在儒家那邊幫忙說話。
真是開了眼界。羅藍當然知道既然身為漢學專家,有豐富的古文知識、有引經據典的好口才是理所當然的事,但是倒不知道這些學者專家可以為了自己所堅持的學術理論辯成這個樣子,而且每人口才之好的;這才知道以前大家刻板的認為研究古文學的學者都是口拙的書呆子,根本是個誤會。
她自己參加過許多生物相關的發表會,也沒見過這麼有趣的爭論。可能是生物研究這領域,向來以研究成果論斷一切。有明確的實驗成果示人,才得以支援自己的論點,口舌上的爭辯是沒有意義的;但在文學歷史的領域,就必須以這種方式做研討了吧,因為可以從中磨礪出新的文學趣味。
不知道別人怎麼想啦,但羅藍個人看了倒覺得非常有趣。因為從她這幾天的觀察裡知道,這些專家們,不管是哪個國家的人士,大家常在國際學術會議上見面,也算是非常有交情的了,可是一辯論起來,沒有人會因為交情深厚而客氣上幾分,簡直辯到臉紅脖子粗。
但是,一旦會議結束之後,大家又開開心心的一同聚餐去了,就算誰也沒有說服到誰去同意自己的論點,也不是太重要的事。
“教授,如果每一次研討會都是這樣沒有任何結果就結束,您還會覺得有趣嗎?”散會後,羅藍陪著馬迪斯教授走回飯店,兩人閒聊著。
“當然有趣。研究學問,本質上就是很孤獨苦悶的一件事,我們這些人大多時候都守在學校,不是看書就是教書,差不多可以說是與世隔絕,也沒什麼其它娛樂消遣。偶爾大夥千里迢迢的飛到同一個地方聚在一起,發表自己的研究所得,當然也找機會鬧一鬧,不也是很好的抒解劑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