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親戚錢嘉在內。一群學生很快就鬨然散去。張越正想等人走光了好去尋杜先生還書。卻不料仍舊是一身白衣地顧彬忽然走了過來。
“你為什麼不對趙先生說。你之前因病很少來學堂。所以才背不出來那篇禮記?”
張越這一個月和顧彬說的話總共也不超過十句,此時見他主動上來搭訕,竟是有一種太陽打西邊出來的錯覺。在顧彬臉上打量了半天,他才一攤手道:“背不出來就是背不出來,沒有必要找理由推託。難道在以後院試的時候,我也能拿身體不好當藉口麼?”
顧彬被張越一番話說得啞口無言,愣了一愣就一言不發地朝門外走去。臨出門之前,他忽然停住了腳步回頭看了張越一眼,隨即沒頭沒腦地說:“你和他們真的不一樣。”
沒時間琢磨顧彬這話什麼意思,瞧見那傢伙走得沒影了,張越才從書包裡掏出那本薄薄的《論語正義》,一溜煙出了教室往角落的那間屋子奔去。發現大門緊閉,他便輕輕上去敲了敲門,然後定了定神做出了一幅肅然的表情。
大門不多時就開了,看著那個身穿一身青袍端著死人臉的杜先生,張越無論如何也沒法將這樣一個木頭人和什麼高人聯絡在一起。只不過,看了那本《論語正義》的批註,他對杜先生的才學卻並不懷疑。
要知道,他為了能夠融會貫通,還特意去啃了一下朱熹的《論語集註》,結果發現其中疑似宋濂的批註和朱子一脈相承,而杜先生的很多見解和大明奉若聖人的朱子大相徑庭。
杜先生隨手從張越手中接過書,淡淡地問道:“書都看完了?”
“是,學生都看完了。”
張越原本以為杜先生至少會讓自己進屋去說話,誰知道他就是這麼堵著大門口絲毫沒有放行的意思,於是他更是覺得原本就微末的希望又少了幾分。果然,下一刻,他就聽到了一句絲毫不留情面的話。
“我聽那幾位說,詩書禮易春秋,即便是開篇那些,讓你背誦的時候你都說不會?”
“學生確實不會。”
這個時候,張越索性豁出去了,乾脆開門見山老老實實地說:“學生自幼體弱多病,想讀書也有心無力,並沒有看過四書五經。所以現在有了機會,學生知道貪多嚼不爛,只想一點一點來。就比如先生送的這本《論語正義》,學生僅僅是囫圇吞棗記了下來,以後有空再一點點理解領會,所以實在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看其他的。”
話一說完,他就覺得杜先生的眼神似乎有些變化,但是無論他怎麼看,那張死人臉還是死人臉,並沒有多大改變。滿心失望的他只好深深一躬身,隨即轉身快步離去,同時在心中對老爹唸叨了一聲對不起。直到他走出了學堂,也沒聽見背後有什麼聲音。
倘若加上那位老秀才的一頓教訓,他今天已經是第二次碰壁了。
然而,事實證明,這一天的磨難遠遠沒有結束。當張越踏進張家大宅的後門時,他竟是無巧不巧地撞上了大伯父張信和張超張起兄弟。張超張起一看到他倒是熱絡得很,拎著弓箭笑嘻嘻地炫耀了一番今天的收成,然而,張信上來之後卻是一句**的提醒。
“越哥兒,既然是讀書就得多用些心思。否則日日去學堂卻被人譏之為不學無術,那還不如不去!”
PS:痛哭流涕求推薦票……大家好歹給一點吧,推薦少得可憐呢……沒有推薦就點選收藏吧,謝謝啦!!
童子行 第十二章 忽視和輕視
倘若教訓別的也就算了,偏偏是不學無術四個字!
強迫自己看了整整一個月的古文,背了整整一個月的古文之後,今天卻一連碰了三個這樣的釘子,饒是張越死死剋制,臉上仍然露出了一絲不那麼好的情緒來。然而,也不知道他該慶幸還是該悲哀,在撂下了這樣一句話之後,大伯父張信便再也沒看他一眼,徑直背手從夾道走了。
“三弟,今兒個你倒黴,大伯父正好外出拜客,不知道受了什麼閒氣,所以才氣性不好。”
“是啊是啊,我們剛剛回來的時候還被大伯父指責什麼玩物喪志……之前他明明說練武是好事的……哼,怪不得我聽到娘之前說,大伯父是什麼……什麼反覆無常笑裡藏刀!”
儘管心情極其不好,但是,在兩兄弟這麼一番打岔之下,張越忍不住噗哧一笑,心想張信幸好是走了。這要是聽見這麼一句話,只怕那位城府深沉的大伯父非得和二房結下一個不小的樑子不可。話說東方氏那麼精明的人,怎麼教出來兩個兒子偏大大咧咧的?
“算了,今兒個我確實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