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用紅筆,一看就瞭然。其實要不是怕別人翻看的話,子晴都想用阿拉伯數字了,多簡單。
自從地裡的活有曾瑞玉之後,沈氏每天有時間就去翻翻菜地,子晴讓沈氏只種上自家夠吃的各種青菜就行,每樣一畦,剩下的地全種上大蒜和香芹,子晴記得前世過年前家家都要準備一大堆做菜的香料,因為家家都要來客人,初八之前基本沒有賣菜的,所以這大蒜和香芹還賣的很貴。子晴覺得這裡應該是差不多的。
沈氏聽了也覺得是這麼回事,可不正月裡家裡來客人都要去地裡拔青蒜香芹什麼的炒肉或臘肉,平常都不大舍得吃,過年招待客人不能不吃,尤其是城裡的人家。想通了這些,沈氏抱著子晴親了好幾口才喜滋滋地幹活去了。
十天後,徐師傅才做完第一張床,子晴看跟沈氏那張床也差不了多少,都是四根柱子,所不同的是細節,雕花啊,床頭、床尾的造型,還別說,徐師傅還真有兩把刷子,活很細緻,圖案也很精緻。這張床是準備給子晴爹孃用的,床頭是並蒂蓮花開,床沿是嬰戲圖,神態逼真。
子晴看了真是喜歡,沈氏也很是歡喜,
晴兒的田園生活46_第四十六章、製作傢俱更新完畢!
由於本書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新增書籤喔,謝謝!!
第四十七章、製作傢俱(二)
晴兒的田園生活47_第四十七章、製作傢俱沈氏麻煩老爺子去請了漆匠來,漆匠的工資是計件的,因為漆料也只有他家有,好的傢俱要漆五六遍,所以一張床的價錢是八百錢,家裡的窗戶框都做好了,門也做好了幾個,房頂的木板也應該刷二遍清漆,這些都沒有傢俱費事,所有的做下來要三兩銀子。
時間一晃又到月底,曾瑞祥進家時,徐師傅已經做好兩張完整的床,現在正在做餐桌餐椅,八仙桌配八個小椅子,都有雕花,子晴看了感覺有些明清的風格,不過說實話她也不是很瞭解,只是覺得很喜歡。
徐師傅的徒弟還用家裡的普通木料做了十個墩子,做了一個大的圓桌面,都是簡簡單單的,後來都被沈氏收到庫裡了,就是倒座西邊的屋子裡。沈氏說倒座兩邊的房子暫時也不住人,東邊用來堆放糧食,西邊用來堆放雜物,木房就用來放農具和養雞,將來還要養豬。因為子晴嫌新房養豬氣味實在不好聞。
第一張床已經搬進去屋了,第二張還在小院子裡風乾,子晴看漆匠李師傅都是白天有太陽就搬進去,下午太陽落山或是陰天才搬出來吹風,家裡的門窗都已完工,正在上最後一道漆,徐師傅的徒弟也走了一個,另一個小劉正做灶房的碗櫥。
碗櫥是一套現代整體廚房的低櫃和高櫃,可以節省不少空間,看著也整齊多了,當然這是子晴的主意,子晴還是用樹枝跟小劉比劃了半天,弄明白後小劉說很簡單,好做。看樣子,再有十來天應該可以搬進新家了。
子晴看到她爹爹回來,才想到十月底了,洋薯還沒挖呢,這些日子剛顧著看傢俱,幫沈氏種菜、燒飯,還真沒想起洋薯來。
子晴忙拿了小鋤頭去一挖,長得比上次的個還大,看來是大豐收了。子晴喜的拉了沈氏去看。
這次回家曾瑞祥不用下地了,小麥和油菜都有曾瑞玉種好了,曾瑞祥帶著一家子花了三天時間才把洋薯刨乾淨,看到堆成山樣的洋薯,老爺子驚呆了,這產量也太高了吧。老爺子拿了些回去吃,說給春玉家也送點,沈氏請老爺子找風水先生算算哪天搬家合適。
曾瑞祥臨走前,徐師傅說廳堂的八把靠椅和六個茶几還有長桌、八仙桌最好用紅木的,一看就氣派,加上屋子裡的博古架和梳妝檯再給一百兩銀子的料錢就行。
曾瑞祥說:“原定的料錢是五十兩,如果扣除廳堂傢俱的用料,應該添不了一百兩吧?要不,我添一百兩,你給我多做二個楠木屏風,做六個,再做六個樟木箱子,也不要全樟木,杉木加樟木,怎麼樣?我知道你手裡有點貨。”
沒想到徐師傅爽快地答應了。要知道,一百兩銀子夠一般農家過個二十年了,就一般人口簡單點的城裡人家也能過個十多年,所以徐師傅沒想到他積攢的好木頭這次終於出手了七七八八,他比任何人都開心。
子晴一算家裡的銀子不夠了,怕沈氏著急,這土豆還是趕緊找周掌櫃脫手。
沈氏去城裡找了周掌櫃,因是早已說好的事,次日周掌櫃親自帶人來拉,足足拉了四五趟才拉完,過完稱一累加,居然有五千八百多斤,家裡賣了五千斤,剩下的做種或吃或送人。
周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