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2/4 頁)
間是一個院門,本來整個房子就是一個凹字,沈氏說不好看,瑞祥後來又改了,院門那添個門房,成一個完整的口字。大窗戶全朝裡開,都有房簷和三尺寬的走廊,中間還有一塊空地,水井就在灶房門口的走廊外。
子晴換算了一下,整個建築佔地約為六百平米,建築面積三百四平米,院子有二百平米的空地,當然沒有包括走廊,羅師傅看完圖紙聽完解說,只說了一句話:“我的乖乖的,這得花多少銀子?”
這時三婆婆家的三兒子曾瑞玉過來了,老爺子和曾瑞玉、羅師傅三個一起去了鎮裡唯一的一家燒磚窯,先把青磚青瓦定下來,讓先送過去一部分,貨到付款。
當日下午,子晴的幾個堂叔又拉來了好幾車的大石頭,說是買來築地基的,石頭比青磚耐用還便宜,曾瑞祥交代他們從附近的村子尋來的,沈氏趕忙問價付了銀子,幾位堂叔說這些還不夠,明天接著再拉去。
次日一早,十個工人來上工了,先劃線打地基,這次沈氏徵求他們的意見,還是願意拿四十文一天的工錢不管飯,不過,沈氏一般會在中午時蒸上一鍋饅頭,燉上一鍋骨頭湯給他們送去,他們幹活就更盡心盡力了。今年收的小麥一直沒有賣,這會正好派上用場。
曾老爺子每日都會過來,做些力所能及的瑣事,一般都會留下來吃頓中飯。沈氏抽空帶著子祿去收了地裡的黃豆,一直忙了五六天才算都弄回家來,毛豆杆毛豆夾曬乾了做柴火,倒是和油菜一樣,一點也沒浪費。
子晴覺得這次比收油菜小麥都輕鬆,因為豆莢曬乾了就自己爆開,不用怎麼拿木槌捶了,自己省了不少力。
月底曾瑞祥回家時,所有的地基都已壘好,淨房的斜坡也做好了,老爺子偷偷地問曾瑞祥哪來那麼多的銀子,得知是賣西瓜掙得,誇了一句,“還是你媳婦有算計。”就沒再說別的了。
地基壘好了,往上壘牆就快多了,畢竟青磚是平整的,不像石頭還要對平整了才能糊上,所以用了半個月,廂房和倒座房基本完工,地面也鋪上了整齊的青磚,正房還差房頂,這時,應該要辦酒席,叫上樑,這算一件大事,
晴兒的田園生活43_第四十三章、蓋房更新完畢!
由於本書百度關鍵字排名不穩定,為方便下次閱讀,請Ctrl+D新增書籤喔,謝謝!!
第四十四章、上樑
晴兒的田園生活44_第四十四章、上樑上樑酒沈氏說等曾瑞祥九月二十八日放秋收假回家再辦,日子就定在二十八日,子晴才知道那天居然是她這一世的生日,搞半天自己居然還沒滿五週歲,童工中的童工啊,種菜、看孩子、做飯、打掃院子、餵雞等等,居然比上世二十二年做的事還多,老媽如果知道不知是欣慰還是心酸。
二十八日一早,親戚們逐漸來了,進門先放一掛鞭炮,算是恭賀。何氏他們來的最早,連沈建山家的沈大福和沈小福居然也來了,幫著沈氏準備飯菜。
桌椅碗筷是前一天從村裡借好的,原來為了各家辦酒席方便,里正動員村民湊錢置辦了一套桌椅碗筷酒杯酒壺等。平時放在周姓的大祠堂裡,且村子裡還有十個專門負責村裡紅白喜事的各項事宜的村民。子晴覺得村子裡的事務安排的還是比較合理,比如還有十個專管挖地蓋房的,分工明確。
沈氏為了這次酒席買了半扇豬,以及豬肝、豬肚、豬蹄、豬頭、豬尾,從墟市買了二十尾二斤大小的鯉魚,若干的幹筍、豆腐、幹蘑菇等等。沈氏的意思是分家後第一次請村民吃飯,自家又蓋上了這麼好的房子,如果吃食上太苛刻了怕村民們笑話。
等家裡的親戚都來的差不多了,村民們也基本進門了,村民一般是一家來一個,無論男女,近支的族人則是全家都來。子晴看到所有人的羨慕的眼光,紛紛說這是全村最好的房子,尤其是周氏和春玉、燕仁達三人,眼珠子都拔不出來了,田氏的眼裡是氣憤不平,覺得曾瑞祥和沈氏又欺騙了她,不過她也知道,此時不是發作的時機。
老爺子領著一個風水先生來主持儀式,子晴和蕭秀水趕緊竄到前面找個好地方,只聽風水先生一喊:“吉時已到。”就聽見外面鞭炮響了,曾瑞祥和老爺子抬起主樑的木頭,木頭上還纏了一塊紅布,從樓梯攀上去,放到早就準備好的位置,然後曾瑞祥給了木工一個紅包。
門外已擺好供桌,蠟燭、香爐、還有一個豬頭、豬尾、酒壺、酒杯、都擺好了,院子中間還挖了一個三尺見方的坑,羅師傅抱著個紅布包著的大物件放進坑裡,開啟紅布,原來是一個大銅鏡,比羅師傅高多了,有二米長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