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王者風範。其後跟著一個頭發花白的老太監,手中握著一卷黃帛。皇帝走到龍椅前平緩坐下,那太監有些陰陽怪氣地朗聲道:“眾卿聽旨!”
殿上諸人呼啦一聲齊齊跪倒,拜服在地,信誓旦旦道:“臣等接旨。”
不管願意與否卻都不得不為之,畢竟一個欺君之罪可不是鬧著玩的,事關身家性命還是無人敢開玩笑。老太監微微點頭,展開手中黃帛,揚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眾卿聞之之時,朕亦已駕鶴西去,萬歲萬歲,盡化泡影。朕原立長子朱溫為嗣,怎奈太子英年早歿,念其有大功於國家社稷,經朕深思,決意立皇長孫允汶為儲君,如此廢子立孫,實乃古之所罕有,望卿家盡力輔佐,以全朕意。”
地下文武百官齊聲應道:“臣等僅尊聖旨,一定盡心竭力輔佐新皇,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龍椅上的皇帝神情甚是滿意,將手一揮,緩緩道:“眾卿不必多禮,快快平身吧!”百官齊聲道:“謝萬歲。”然後站起身來,重新垂首肅立。
皇帝道:“今日是朕登基之始,本來應該奉召祭天,但先皇方殞,實不宜鋪張奢靡,所以推後舉行。如今,朕以弱冠之齡執掌國家,才幹甚是有限,以後還請諸位愛卿多多輔佐才是。”這皇帝倒是親和,沒有什麼架子。但底下群臣卻不由得暗暗皺眉,心想這等懷柔君主倒是尊孔崇儒,實行仁政不在話下,但是未免有些軟弱,缺少了一種王者該有的霸氣與手段,要知道一國之君不是那麼容易當的,必須鐵腕與安撫,恩威並用,才能達到君臣同心,共謀四海的大目的。
皇帝站起身來,喜滋滋地道:“今日朕有一件事情要與諸位宣佈,朕已登大寶,所謂過不可一日無君,那麼後宮也不可一日無主,朕已經決定納妃立後了。”
底下臣子面面相覷,一時反應不上來,好半天才有一個老臣越眾而出,跪下道:“恭喜皇上,賀喜皇上,今日可真是雙喜臨門,可不知是哪家的千金這麼有福氣,可成皇后,母儀天下?”
皇帝面帶笑容,聲音頗有些急切道:“就是簡大人家的千金淑寧小姐呀。呵呵,簡大人文韜武略遠近聞名,他的這位千金也是才貌無雙的人兒,賢良淑德,秀外慧中,諸卿想必也是聞名的吧,可有何異議?”
眾大臣都是附和道:“皇上慧眼識珠,喜得良緣,正應該普天同慶,宣之四海。”
而站在最前面的一個皇家子弟一聽這話全身巨震,此人三十掛零,長得風神如玉,俊朗非凡,氣度雍容而不失凜冽。但此時卻是神情大變,一個站立不穩摔倒在地,臉色鐵青,目光呆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旁邊幾人大驚,趕忙搶上去服起了他,一人急切問道:“燕王殿下,您…。怎麼了,可沒事嗎?”
那人強自定了定神,長吁了一口氣,向皇帝下拜道:“啟稟陛下,朱棣微有小恙,掃了您的興志,實在罪該萬死!”
皇帝道:“四皇叔不必多禮,大家都是一家人,雖然現在朕已經登上帝位,但你總是朕的皇叔。大明萬世基業還需皇叔多多指點輔佐。”
那人喘了口氣,斷續道:“臣…臣近來身子大壞,現在…。先告退了。”
皇帝關切道:“既然如此皇叔就請自便吧,還是傳太醫診治一二吧。”
那四皇叔到了聲謝,踉踉蹌蹌地走出殿外。皇帝新婚在即,就將與佳偶長相廝守,饒是他身為九五至尊,但仍然是一個未經人事的初出茅廬的小子,不免滿心神往,臉上喜滋滋的,絲毫沒有看見那四皇叔在出殿之前回頭看他一眼時的目光,是那樣的充滿嫉妒、憤怒、悲傷、仇視,還有一絲不易察覺的堅定,彷彿他就在那一刻已經下定了某種決心。大殿之上一片歌功頌德,皇帝也是喜樂無盡,還親自賦詩一首以祝興致,一派君臣同樂的景象,大殿外頭卻立著一個孤獨落寞的身影,緩緩走向天邊的夕陽,拉出一道長長的影子。
片段五:
皇城之內,處處張燈結綵,紅氈鋪地,成了紅色的海洋,洋溢著無邊的喜樂。一眾宮女太監進進出出,忙裡忙外,侍衛們各個精神抖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如果今天要是出了什麼事的話,那他們的項上人頭可要和身子分家,畢竟今兒可是皇帝立後成親的大日子,所有人都不敢有絲毫懈怠。皇宮之內也是出奇的熱鬧,大小車輛來來往往,把平日裡甚是清淨的皇宮內院變得如同鬧市一般,這些都是從各地趕來隨喜道賀的皇親國戚,伴君如伴虎,所以每個人都是急急趕來,生怕一個不留神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爵位,在家裡已經把溜鬚拍馬的功夫練的爐火純青。秋風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