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2/4 頁)
好想好想他們啊!
雖然失去父母是不幸的,但我是幸運的,我還有老叔和老嬸,他們待我像親生的一樣,讓我又一次體會到了父愛和母愛,等我長大了,一定報答他們的恩情。
大龍果真說到做到,他把自己的志向體現在了實際行動上,在學習上比別人刻苦了許多,成績也一直遙遙領先。好像是受了哥哥的薰陶,二龍也是如此,學習成績也在班級里名列前茅。
孩子們學習都好,這讓小蘭的心裡很是欣慰,正因為如此,在志剛賭錢的那幾年,小蘭始終都沒有放棄。她的心裡有一個信念,就是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供孩子們讀書。尤其那年秋季,志剛因為賭輸了錢不敢回家,小蘭一個人去地裡收莊稼。那兩垧多地的苞米,小蘭一邊扒一邊哭,胳膊都累腫了,內心的委屈無處傾訴。那一刻,小蘭不明白自己這樣拼命究竟是為了什麼。晚上回到家裡,三個孩子懂事地給她打來洗腳水,為她按摩捶背,後來小蘭明白了,原來她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這三個可愛的孩子,要不是因為他們,她可能真的就會選擇放棄。後來小蘭想通了,人生一世,總要有一種責任,作為她來講,就是要履行一種做母親的責任。雖然家裡經歷了生活的苦難,但是在苦難面前也不要放棄,況且正是這種苦難才鑄就了人間的真善美,展示了人格的高尚與無私。
說到底,這是一個人生態度問題。有一句順口溜,單道那人生的態度,名為《莫要惱》:
莫要惱,莫要惱,煩惱之人容易老。
世間萬事怎能全,可嘆痴人愁不了。
任你富貴與王侯,年年處處理荒草。
放著快活不會享,何苦自己等煩惱。
莫要惱,莫要惱,明月陰晴尚難保。
雙親膝下俱承歡,一家大小都和好。
粗布衣,菜飯飽,這個快活哪裡討?
富貴榮華眼前花,何苦自己討煩惱。
第六章 外面的世界(13)
大意就是人活一世,豈能盡如人意,保持一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是萬般重要的,想來這話不無道理。
為了讓家裡的生活更寬裕,二蛋子打工要走了,他要跟大牛一起去陌生的城市。原本大嫂是不同意他去的,但是二蛋子卻說了一句差點讓她落淚的話:“媽,我不去打工咋整,我結婚已經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如果我再不出去掙些錢,家裡的日子何年何月才能富起來?”二蛋子說的是實話,一般的農村人家,如果單指望種地掙那點錢顯然是不夠的。二蛋子懂事,想要為家裡減輕負擔。
海燕雖然沒說一句反對的話,但是目光中流露出不捨,二蛋子完全能讀得懂。她默默地為二蛋子打點好了行裝,手牽著二蛋子的手久久不願意撒開。二蛋子說:“你這是幹什麼,我又不是去了就不回來。”海燕眼裡噙著淚花說:“你在外面要懂得照顧自己,如果賺不到錢就早點回來。”二蛋子說:“嗯,我知道了,你在家要照顧好爹媽,等我掙了錢,一定給你買金首飾戴。”海燕說:“我不圖你的金首飾,我只要你平平安安地回來就成。”其實海燕的心思二蛋子完全明白,他在心裡說,我的妻呀,可惜我是一個廢人,不能給你新婚的甜蜜,嫁給我讓你受了多少委屈。
二蛋子終於走了,帶走了一家人的牽掛與寄託,他也成了改革開放後第一批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從此,他的人生翻開了嶄新的一頁,他用自己的經歷書寫了一個農民工的人生傳奇。
有一句話單用來形容那農民工的土氣,叫做:“民工進城,腰纏麻繩,推門不按門鈴,看球不知輸贏,買水果先問啥名。”雖然這話損了一點,但確實是對沒見過世面的農民工的一種真實寫照。二蛋子就是如此,長這麼大第一次進城,就很是讓他長了見識。火車是長的他早就知道,但他卻從來沒有想到上面還有臥鋪和餐廳,儘管他消費不起,但他還是懷著好奇心到這兩節車廂走了走。回來後問大牛:“在火車上吃一頓飯得多少錢啊?那火車臥鋪睡上去舒服不?”大牛滿是看不起地瞪了二蛋子一眼:“等你有錢了,試一下不就知道了。”二蛋子說:“嗯,等我賺夠了錢,一定要到餐車飽飽地吃上一頓,然後再在臥鋪車廂里美美地睡上一覺。”說完,他和大牛對望了一下,兩個人一起嘿嘿地傻笑了起來。
火車上人很多,二蛋子和大牛連個座位都沒有,餓了就從編織袋裡拿出準備好的煎餅果子,就著一根青黃瓜,嘎吱嘎吱地嚼起來。吃飽了以後,找來兩張廢報紙,乾脆在火車的長凳底下一鋪,躺下去就呼呼大睡起來,由於兜裡也沒錢,也不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