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2/4 頁)
柔之物也。觀想神水灌頂而入,寸寸深入,融入神魂,則陰陽調和,宛如流水,不墮輪迴,生生不息……”
大殿空空蕩蕩,再無旁人,楊戰站立於大殿中央,靜心誦讀無上秘典,清朗的聲音在空中迴盪,久久不絕。
儘管小字看起來不少,但是真正誦讀起來卻也簡單,很快楊戰就徹底誦讀了三遍,此時他已經大概瞭解到這《九鼎天書》是一門修煉神魂的秘法。
再次認真仔細的閱讀一遍,楊戰已經將其中的修煉法門摸熟。
一直以來,楊戰都認為神魂就是元神,其實大謬不然。所謂的神魂是整合三魂七魄的存在,是所有生靈的根本,而元神則是修仙者用以存放神魂的容器,卻不是任何生物都有的。洪荒中修煉元神的法門眾多,無論是玄門正宗還是旁門左道,幾乎所有的修煉功法都是圍繞元神設立的。施展大神通需要元神,祭煉法寶也離不開元神,可以說元神是一切道法的基礎。然而卻很少有人會注意到神魂的作用,更不知道神魂是元神的根本,元神沒了可以重修,但是一旦神魂受損那問題就嚴重的多,沒有數十萬年的時間溫養休想恢復正常。
無論什麼生靈,神魂都是與生俱來的,是一成不變的,可以說神魂是否強大對往後的修煉有著近乎決定性的作用,所謂的修仙資質本質來說就是神魂的強弱,只是大多數修道者不明就裡,以為是虛無縹緲的“靈根”在作怪。
而《九鼎天書》卻擁有提升神魂的作用,絕對是修道界堪稱里程碑一般的功法,難怪就連聖人也為不得一窺全貌而感到遺憾。
儘管修煉不需要擺出什麼特殊的姿態,但是楊戰還是習慣性的盤膝而坐,又抬頭仰望天書中那副栩栩如生的畫卷,注視默記,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他似乎將畫卷上哪怕是九鼎上的花紋都牢記於腦海之中,閉上雙眼,精神高度集中,雙手結印,彷彿和天地融為一體。
《九鼎天書》來源於玄門,卻又不同於玄門。儘管還存在著不少玄門思想的影子,但是本質上來說卻完全有悖於玄門順天應人的教義,反倒是充斥著一種人能勝天的叛逆思想,大禹帶領人族團結一心,抵禦滔天的洪災,其本身就代表著人族生生不息,敢於對抗天道的意志和決心,這部天書從頭到尾也都充斥著這種思想。
直到此時,楊戰才明白大禹沒有將這天書傳承下去的苦心,這種思想實在太過驚世駭俗,甚至有些大逆不道的意味。
把九鼎圖絲毫不差地印刻進腦海之後,楊戰靜靜地坐著,存想這自己的身體就是九州大地,每一個**道就是大地上城池所在,九鼎分佈九州,鎮壓這無盡的氣運,可以說從此刻開始,他和人族之間出現了一條細微的氣運通道。
人族興,則他就福緣不斷;人族忘,則他滅。
可以說這《九鼎天書》就像一個霸道之極的流氓,一旦上了它的賊船,就絕無方法能夠擺脫,只能為人族興盛出工出力,消極怠工就是和自己過不去。
無論是玄門還是武學,其修煉的法門皆是積累法力(真氣),以量變促成質變,一旦達到境界,自然就水到渠成,修為大進。而《九鼎天書》卻完全不同,不修法力,也不修真氣,甚至不修任何能量,而是專修神魂,當神魂達到不死不滅之境時,也就是證道之日。
《九鼎天書》需要大毅力和大智慧,非常人所能做到,也就是楊戰這樣先天神魂出一倍,同時意志堅定無比的怪胎,才能比較快的登堂入室,漸入佳境。
觀想之術異於世間任何修煉法門,講究以假作真,比如這幅九鼎圖,其本身並非真正的九州大6,然而有朝一日化假成真,則和真正的九州大6並無二至,身化九州寄託虛空,從此不死不滅,就算不是聖人也相差無幾。
如今的年代雖然可以說是“金仙滿地走,天仙多如狗”,和後世千百年不出一個成仙得道的情形完全不可同日而語,但是修煉方法卻遠遠少於後世,就連後世佛家道家最常見的觀想之術,也算是獨一無二的存在。這種情況說起來和後世靈氣匱乏有關,那些擁有大智慧的修士不得不透過改良和創造一些適應實際的功法,就像老話說的:人都是逼出來的。
雖然透過觀想身化九州,就如當初盤古大神身隕化作天地萬物一般,整個人彷彿進入一種近乎寂滅的狀態,即為真正的“虛無”。
然而誰又能想象,這種狀態才是提升神魂的唯一途徑,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就像武學中所謂的“置諸死地而後生”,不經歷最難以參透的生死之道,又如何能將代表著“生”的神魂修煉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