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部分(第2/4 頁)
?”
“見過。”一提起保全兒吳承祖就笑了,“那孩子不是一般的淘氣,如今會說了話,更是沒有消停的時候,兩個奶孃四個丫頭跟著他跑都累得不行了,他還是很有精神的樣子。”
“能淘氣身子就好。”吳怡點了點頭,“我們暫不能回京,全賴公婆和大哥照顧他了。”
“那是應當的,我從小也是在祖父母身邊長大,也沒缺少些什麼。”吳承祖說道,他覺得這樣的成長方式是理所當然的選項之一,京裡面兒子外放在外,孫兒留在京中祖父母身邊的太多了,就算是住在一處,孩子被祖母抱去養的也不少。
“做父母的,總要分出一半的心思惦念子女。”吳怡說道,心裡還是打定了主意,待保全兒長到五、六歲,不是他們想辦法回京,就是要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如今沈家只會越來越亂。
沈家在山東的祖宅是四進的宅院,附近還有一些族人聚居,聽說吳怡他們要回來的信兒,立刻開始重整宅院,吳怡他們從遼東到山東,整整走了兩個月,到了地方的時候新刷的牆已經乾透了。
沉思齊由半斤扶著下了馬車,轉身又等著吳怡下車,京裡的沈侯府是比照著山東的祖宅所建,只是略大一些罷了,沉思齊此刻站在赦造奉恩侯府的大門前,竟然有恍如隔世之感。
“這是到家了。”沉思齊說道。
“總算是到家了。”吳怡扶著他說道,沉思齊現在頭痛已經越來越少,整個人也開始精神了一些,瘦骨伶仃的身子,慢慢開始有了些肉,她吸了一口山東完全不同於遼東的空氣,心裡面總算舒緩了一些。
出來迎他們的是山東沈氏家族的族長,老族長年事已高,鬚髮皆白,卻還是極有精神的樣子,扶著他的是一個四十幾歲的婦人,“到家了,這是到家了,快進家來看看吧。”那婦人笑眯眯地說道。
吳怡卻覺得有些彆扭,本來就是自己家的祖宅,怎麼一個外人喊著到家了到家了之類的話,“不知這位是——”
“這是我前年續的弦,你們叫三嫂就行了。”族長說道。
沉思齊在山東輩份大,現任的族長跟他是一輩的。
“三嫂。”吳怡略福了一福,“三嫂快請進。”吳怡扶著沉思齊向前了一步,說道。
那族長之妻似乎也覺得自己剛才說的話不對,尷尬的笑了笑,讓開了一條路,讓沉思齊他們一行人進去。
沉思齊只是二子,連世子都不是,也就沒有住進主屋,而是像在家裡一樣,直接坐軟轎去了西院,剛剛進了西院的門,吳怡就覺得這真的是到家了,站在院門口迎著他們的,不是紅裳和秀菊,又是誰?
族長夫人原先見沉思齊他們只有一輛舊馬車,衣著也甚樸素,知道他們是從發配流放之地被特赦回來的,心裡有些瞧不起這對小夫妻,卻沒想到有更多的人在西院等著他們呢,西院的門一開,丫環僕婦跪了一地。
“給二爺、二奶奶請安。”丫環們的嗓音裡都略帶哭腔,吳怡一看綠字輩的已經沒了,跟來的多半是翠字輩的,兩個預備姨娘早沒了蹤影,秀菊卻還在。
“快快請起,這一路上你們辛苦了。”吳怡扶起了紅裳,又扶起了秀菊。
“能看見二爺和二奶奶,奴婢們苦,二爺和二奶奶真的是受苦了。”秀菊一邊抹眼淚一邊說道。
“我們能回到老家是好事,莫哭了。”吳怡說道,沉思齊這一年多總算是真的瞭解了一些吳怡,吳怡這腔調架式,就是十足的假裝,心裡面對秀菊不一定多厭煩呢。
“好了,不要聚在這裡哭哭涕涕了,這裡有客呢,快去預備酒食。”沉思齊說道。
“我們跟秀菊姑娘是熟人,她們都來了半個多月了,裡裡外外的全靠秀菊和紅裳兩個好丫頭張羅。”族長夫人說道。
“全靠夫人提點照應才是。”紅裳福了一福,“奴婢們不敢說張羅二字,只是吩咐什麼就做什麼,在京城怎麼伺侯主子,在這裡就怎麼伺侯主子。”
吳怡暗笑,一個人在京裡守著家,紅裳這個不愛吱聲的丫頭也學得牙尖嘴利了,把族長夫人噎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紅裳你這丫頭越大越沒規矩,沒聽主子吩咐預備酒食嗎?還不快吩咐廚房開火。”夏荷也忍著笑,半真半假的斥道,“奴婢是管家媳婦,夫家姓周,族長大人和夫人儘管叫我周實家的,請族長大人和夫人前廳喝茶。”她轉身又對族長夫妻說道。
沉思齊和吳怡進屋換衣裳,沉思齊一邊換衣服一邊隔著屏風跟吳怡說著話,“我前幾年來的時候只聽說三哥要繼弦,卻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