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第3/4 頁)
。
真正的價格才是真實的,萬一他頭腦一熱,沒有問價格,就讓系統給他加工這些古董。
倒時候價錢超出了他目前的系統存款,那不是一切都玩完?
李牧可是知道,要想在兩個位面來回傳送的話,是需要走私幣作為支付費用的,就連記錄座標都要支付費用。
沒有走私幣,他什麼也幹不了。
更不要說回到大唐了。
所以李牧覺得還是問問價格的好。
“系統提示,作古服務,是根據本位面於走私位面,相差的年限進行收費的,收費單位為:每件文化物品,作古一年為:1000走私幣進行收費。”
聽完系統報出來的價格,李牧低頭開始掰著手指算了起來,他是從大唐貞觀九年將這些東西帶回來的。
“貞觀九年也就是公元635年,現在是2016年。”
李牧撓了撓頭,因為大唐和現代之間,跨度是一千三百八十一年之久。
李牧在心中算了一下,安一千三百八十年來算的話,那也要一百三十八萬走私幣,才能將一件越州窯的青瓷,變成一件古董。
雖然看上去不是太貴,畢竟這可是越州窯的青瓷啊。
越州窯的青瓷,早在南宋初期,就停燒了。
雖然不知道唐朝的越州窯青瓷目前的價值幾何,不過如果用一百三十八萬的走私幣,換來這麼一件歷史悠久的古瓷,還是不錯的。
只是,有一個問題,李牧目前還沒有這麼多的走私幣,用來支付系統,讓一件物品,變成正真的古董。
就算是他目前有這麼多的走私幣,李牧也不打算,將手中的這件越州窯瓷器,變成真正的古董。
因為他有更好的選擇。
相較於瓷器來說,字畫,在歷史的傳承中,更加的脆弱,因為字畫是由紙張,來作為承載文化載體的。
紙張又是一個最害怕,時間腐蝕的一種物品,如果按照正常的歷史傳承,時間流轉。
一副一千三百多年的字畫,要是能夠流傳到現在,那麼它的價值,將遠超一件越州青瓷。
甚至是十件也不止。
李牧之所以這麼認為,是因為他此時已經開啟了一副山水畫。
展子虛。
隋唐時期著名的畫家,擅長畫人物、車馬、樓閣、山水,尤以畫山水聞名。它的山水畫被稱為“遠近山川,咫尺千里”。
李牧開啟的就是一副展子虛的長軸山水畫作。
當李牧緩緩開啟那對合在一起的卷軸,看到裡面的水墨山水畫的時候。
及時不懂水墨畫韻味的李牧,也被這副慢慢展現在他面前的水墨山水畫,所折服。
這幅畫的意境,不是現代的那些自稱之為,國畫大師所能比擬的。
如果讓一個普通的人,站在現代國畫大師的畫作面前,去欣賞,去體會,也許會為了面子的問題。
不至於讓自己顯得那麼沒有文化,也會故作看懂國畫大師的畫作,在哪裡連連點頭。
但是要是讓這個普通人,再站在展子虛的畫作面前,就算不了解水墨畫的人,也會被這幅畫所吸引。
為裡面的山水所迷醉,像是能夠感覺到這山水的韻味一樣。
“滴,宿主是否需要,作古服務。”
正在欣賞展子虛畫作的李牧,突然被系統的聲音,將他沉浸在文化人中的意境,拉回了現實。
微微皺眉,惱怒系統打擾他,好不容易進入的意境,溫怒的說道:“不需要了,你又不是不知道,我目前的走私幣,連支援一件物品的作古都不夠。”
說著拿起地上的二十四副山水字畫,將它們放在多寶格上,讓系統這麼一打斷,他也懶得再去看,剩下的都是一些誰的字畫了。
反正東西都放在這裡,將來有的是時間仔細的研究它們。
將字畫放好後,李牧又將那些青,白瓷,依次的放在了多寶格上,放好後,他數了數,這次他一共從大唐帶回來了,三十件青白瓷,白瓷十五件,青瓷十五件。
這些青白瓷都是一些小件,不算是大的器物。
最後將那二百六十塊黃金,也找了個地方放好,李牧看到剩下的那兩張兵部給他的圖紙。
放在手裡想了一下,就又收回到了自己的空間裡。
在這期間,李牧說完不需要服務後,系統就消失不見了,好像對於李牧不需要服務沒有任何的反應一樣。
看了看房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