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風輕輕地吹動樹枝,告訴我:紅鞭炮,是歲月感恩的足跡,也是光陰彈唱的歡歌,是孩子們歡樂的笑臉,更是來年豐收的祈望。
冬的腳步漸漸遠去,好似簾下那抹光影,悄然暗換間便已走遠,姑娘拿起紅紙,剪出一串歡笑。孩子們點燃鞭炮,在風到達的地方,呼喚春天。
無論歲月怎樣流逝,而青春終成為一曲歡歌在生命中沉寂。好似這抹紅,這聲絕唱,終有燃盡、離開的時候。陽光下,雪地裡,春風中……紅鞭炮,還是化作青煙絕塵而去,指尖殘留的溫柔隨暗香悄然彌散。下一個輪迴時,這些紅,仍是生命中最美的顏色。偶爾,還會想起曾經的牽牽絆絆。
爆竹聲聲,青煙嫋嫋。點燃的剎那,風,笑了。雲,開了。春,踏著梵音悄然而至。
於是,我把時間之門關上,在那個屬於幸福和歡樂的瞬間裡寄居,行走,沉吟,暢想……
4、紅燈籠
關上時光的門,恍然發現,照亮歲月的依舊是屋簷下隨風飄動的紅。
不知哪個季節傷了燈籠的心,一年四季,無論如何呼喚,紅紅的燈籠只在歲末年初露出含羞的笑容,棲身屋簷。一襲大紅的袍子裹緊肢體,牽引著人們的目光,喧鬧中將昨天款款照亮。
一盞,兩盞,十盞……掛滿沿河兩岸,一片朦朧,幽幽地襯托年的喜慶,如同一排盛裝的少女風中佇立,痴數流年。且莫問這樣的景緻,醉了多少行人,也莫問照亮了多少遊子歸鄉的路程。只一抹紅,將嚴寒阻擋,讓匆忙變的不在緊張。
夕陽還沒落下山,一盞盞大紅的燈籠早已高高掛起,直達心靈,很難想象離開了這些紅,生命還剩下什麼可以感動。或許,這是幽暗的光暈提醒我,夜的來臨。而於春節,更多寄予希望,期盼明天會更好。
看到大紅的燈籠,想起一部舊舊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那是張藝謀1991年執導的一部電影。影片反映舊社會封建禮制下一個大家族的悲歡離合,人性的扭曲,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封閉的大院,幽靜的隱壁,木然的表情,彷彿那個大院從來沒有過春天,春也不曾來過。狹長,沉悶的空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喪失尊嚴,唯一盞盞大紅的燈籠透出光亮,照亮黑暗,彷彿春就在一盞盞燈籠裡,掛起的燈籠,就是希望,就是春天。
紅燈籠,原本驅走黑暗,寓意希望,而影片的主人公卻像一隻只飛蛾撲進燭火裡,燃盡,直至化為烏有。於是,紅紅的祝願變的猙獰。這是有生以來,我對大紅燈籠鮮有的恐懼。原來,大紅燈籠也有讓人不敢靠近的時候。
更多時候,大紅燈籠代表著喜慶,祥和,象徵著幸福和紅紅火火的日子。無論夜是否沉寂,生命始終沿著那抹紅色憩息,好似影片中一盞盞高掛的燈籠,始終是心中明媚的春天。
或許年老時,一雙不怎麼細膩光滑的手還可以掛起燈籠,用紅色迎接下一個春天。再或許,終老一生,我都無法明白這些紅色的物件究竟留給生命什麼樣的啟示,卻可以在抬頭凝望的坦然中,感受生活的悲喜得失。對與錯,無關緊要。
夜,來了。大紅的燈籠,也亮了起來。一盞,二盞,三四盞……遠處的山巒在夜幕的掩蓋下漸無蹤影,大地在蒼茫中漸漸融化,紅燈籠,穿過幽暗幻成風景,在時光深處淺斟低唱……
5、“紅”情結
歲末年初,總有一些記憶讓我感懷;總有一些風景我無法描述;總有一朵花開在心靈深處,無論歲月怎樣變遷,依然炫目,耀眼。
紅嫁衣、紅春聯、紅鞭炮、紅燈籠依然是心中抹不去的情結,於歲末年初看歲月滄桑,現世安穩。在春的呢喃中,與風同步,與水同歌。
誰在歲末吟唱歡歌,點燃春的火焰?是誰將素帛染成紅色,把夢境重疊?又是誰在激情渲染的文字中清唱流年?恍惚走過歲末,驀然回首,絢麗的煙花照亮夜空,一縷柔情彌散窗前……冰心似水盈舊夢,此情無關風月,只關情。
抬腳踏進春天,飄在歲末的紅,在春的流韻裡飽蘸墨香,淺淡成畫,溢滿流光……。 最好的txt下載網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愛的墳墓
每個人的心底都有一座埋藏愛人的墳墓。讀到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這句話時,我莫名的感傷起來。
這種淡淡含愁,充滿哲理的句子一直是我鍾情的,彷彿月色朦朧的夜晚,被歲月埋葬的情感,從墳墓中走出,蒼白的容顏,褪色的嘴唇帶著微笑望著我,白色的衣裙,將昨日舊事碎成一地的碎影,清晰而無痕,舉手投足間散發著嫵媚的氣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