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喜歡雨天,倒不是因為雨天可以消愁,而是因為雨天可以獨自待著,什麼也不幹,就這樣靜靜的倚在窗前,聽風,看雨,開啟心扉,體會雨的清愁,寂寞的心跳,任思緒在雨夜緩緩遊走……
也是一個雨天,街頭人影依稀,撐起油紙傘從一個個商家門前經過,商場里人潮擁擠,雨中,我漫無目的走著,神情茫然,有些落寞,有些惆悵。
雨越下越大,捲起的褲腳被雨淋的溼漉漉的,一輛計程車從身邊駛過,水花飛揚,濺了滿身的泥巴。正懊惱時,一輛計程車停了下來,許是司機看出我落寞的神情,探出頭問,是否坐車?那就搭車走吧。上車後,心中茫然,回家?不,不回。那就去好友吧。司機問了幾遍到達地點,才回過神來應著。一路,和司機有一句沒一句的搭著話,不覺到了好友家門口,好友家的大門緊緊的閉著,剛坐車時那種茫然,來好友家的衝動消了不少,索然無趣。還是回家吧。司機不解的眼神看著我,我把頭扭向窗外,看著路上行人匆匆的往家趕,任風雨打溼衣衫,仍然沒有放慢腳步,歸家的路在他們腳下是這樣的短,家,在他們心中,是他們的港灣,沒有寂寞,沒有憂傷,是他們的終點站,而我卻輕易的拾起憂傷,迷失自己。
許多年後,每逢下雨,獨自徘徊在雨天時,總會不自主的想起那個雨天,為自己那時的茫然,感到羞愧。人,總要有目標,倘若沒了方向和目標,生活便少了樂趣,這時,寂寞、孤獨,便會找到你,在你身邊纏著你。
想起余光中先生在那篇《聽聽,那冷雨》一文中,這樣寫道:“一打少年聽雨,紅燭昏沉。再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僧廬下。”可謂經典。不同的年齡,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雨聲,直至白頭僧廬下,心如止水。從少年到中年,從中年到白頭,聽雨,聽的是心境,聽的是那些烙在心頭的記憶。想來,雨中迷失的該是被雨打溼的靈魂,封塵了的記憶,遊離在目光之外,融入茫茫雨夜中。
秋雨瀟瀟,仍然下著,纏綿的雨聲,如斷絃般劃過心頭,濺起清愁,和著雨聲滲入肌膚,將我吞沒。不是所有的寂寞永遠屬於自己,也不是所有的冷雨都可以沾染孤獨,一如自己迷茫的情緒,隱藏的越深,傷的也深。寂寞惆悵、淡定從容,不過咫尺的距離,原來也可以在坦然中做到淡定從容。
秋雨聲聲,驚我一簾幽夢。我聽得懂雨的歌,讀得懂雨的寂寞,瀟瀟的雨聲,灑落一地的嘆息,只是我不能回眸,任風輕輕的吹過,任雨瑟瑟的滴落……
這一刻,無語,悵然。
一簾疏雨一簾夢之簫聲篇
【秋雨濺落簫聲寥】
雨夜,嫋嫋的簫聲穿過夜空,和著雨聲瑟瑟的飄落窗臺,扣我一簾幽夢。
喜歡雨夜,猶喜清幽中透出來的靜美,透過雨簾,洗去紅塵中的疲憊,沒有喧囂,沒有紛擾。這一刻,所有牽掛隱於煙雨朦朧的山水間,不覺心怡、莞爾。
這樣的雨夜,最適合聽曲的,常會選一曲箏簫拿來聽聽,嫋嫋的簫聲,摺疊曾經的淒冷情殤,灑落一地的微痕,恍惚間,曾經的微笑,踏著雨韻、鼓點,輕移碎步,款款走來。
風,透過雨幕緩緩吹來,絲絲寒意掠過心頭。雨夜裡,輕拾曾經的記憶,往事恍如昨日,奈何太匆匆。幽幽的簫聲,此時,顯的格外纏綿,聲聲的劃過夜空,好似寂寞的靈魂在傾訴,雨中,依稀看到那條幽長的小巷,外公披著蓑衣凝神望著我……外公說,一個人生前受了委曲,雨中的簫聲便是那個人的靈魂在哭泣。
外公去逝很早,生前也算是小鎮的能工巧匠,會吹曲,開著染房。只是後來生活條件好了,人們不向先前似的織布,外公的染房也漸漸的閒置了。
依稀記得,外公染房院子上空用鐵絲纏成的方格,我總是站在空地上,透過密密的方格,仰著頭,望著停在鐵絲上的麻雀,看這些鳥兒撲楞楞的飛上藍天,時而又飛來。外公不知疲倦的在染房內忙碌,院子裡晾滿長長的布條,風中輕輕的搖擺。
每到雨天,細雨一瀉而落,鐵絲上的雨滴晶瑩的滴落,我只能透過方格張望,狹小的天地沉悶的讓人喘不氣來,便會哭鬧著回家。外公的簫放在一個木匣子裡,寶貝似的不讓人碰,我也不例外。每每此時,外公便會拿出那隻簫,為我吹一曲。外公吹奏時,眼中的清淚滾落一地,嫋嫋的簫音穿過雨簾,滑進我年幼的心,植根於記憶中。外公說,幽幽的簫聲是一個人的靈魂在哭泣,你只要用心聽,便能聽到他在向你傾訴。
多少年後,外公已然在天堂望著我,再也聽不到外公的簫